编者按
由乐山市精神文明办指导,乐山日报社、乐山市教育局、乐山市文联主办,新华文轩乐山市公司协办的“我的家风家训”主题征文获奖作品近日出炉。来自全市各地各校学生创作的近300篇作品,经过初评、终评,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这些作品,紧扣“我的家风家训”主题,以家风家训、家庭美德故事为内容,主题鲜明、感情真挚地讲述了长辈的言传身教、父母孜孜不倦的教诲、家庭优良家风的传承。本报“海棠”将分两期刊发此次征文活动初高中组的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家训塑人正 家风渡魂诚
■ 郭松林
孩子不明事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家训是那矫架,正树形,家风便是那养料,定果味。
盛夏。
蛙、蝉正为烈日的落幕伴奏,微喘着气儿的夏风千里迢迢赶来赴约。“耶,终于十二岁啦!”许愿后迫不及待吹灭蜡烛,我等待着品尝属于我十二岁的,第一块生日蛋糕。不出意料,妈妈切下那块堪称完美的蛋糕后仍旧是那句话:快,给你外婆端过去。“可这是我十二岁的生日蛋糕啊!我想要第一块。”脑海中排练过无数次的场景终于在现实生活上演了,背着的手与我仰起的头一同抗议。“你的十三岁生日都得排在外婆后面!家训我都说烂了,百事孝为先又忘了吗?”妈妈似乎早知道这出戏,径直端着蛋糕走远了。随手切了一块,带上用过的蜡烛和打火机,我走出家门,盘坐在田埂上邀蚂蚁、蛐蛐儿庆祝我的十二岁。
仲秋。
“妈,看这个长得好乖,肯定又甜又糯。”妈妈耍戏法似的从兜里拿出一颗柿子,跟在后面的我将略带酸涩的果肉咽了下去,仿佛我们不是在同一棵树上摘的。又是这样,每年秋天外婆只需在家坐着,就可以吃到那颗最好的柿子。“总有一天,我要吃到那一颗。”十三岁的我如是想到。
寒冬。
眼前的综艺节目变成了新闻节目,就等着周末靠电视释放在学校堆积了一周阴郁情绪的我,内心闪过一道霹雳,顷刻间狂风大作。我猛得站起,浑身带着电,瞪了妈妈一眼,又扫了扫坐在一旁的外婆,怒冲冲离开客厅,“砰”一声关上房门后开始呜咽:“凭什么百事孝为先,凭什么所有人都必须让着外婆,尊老爱幼?我还是小孩儿呢……”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见面的,但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重新升起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睡前妈妈打开我的房门,“我很喜欢席慕容这段话,因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让人后怕的就是时间。曾经也和你一样年轻的我对此不以为然,直到看见你外婆干瘦的手脚,松弛的脖颈,泛白的唇,布满褶皱的眼,我开始后悔,后悔从没有珍惜过她,没有和她多说说话,没有在她犯病难受时倒杯温水……”
她告诉我她恨,她恨她自己明白得太晚,从那时才真正理解了生命,懂得了孝不只是听话,“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城池,彼此独立,而孝作为桥梁,把我们这些人联通起来形成一个王国。”她说,“或许偶尔会对家人产生厌烦,但最终都会发现这点点线线筑成了爱的堡垒,一个人要想战无不胜就不能孤军奋战,而我们——你的家人,永远都会是你坚实的后盾。”
那晚妈妈还说了很多,只记得最后她让我跟上时间的脚步,别再像她那般傻,任由外婆独自一人驶在时间长河,远去流逝。时间会永远流淌,但逃不过生老病死的人不会。
初春。
微风习习,沉睡已久的树干上突兀地冒出一抹嫩黄,我和外婆不由得驻足细看,“今年的春天来得这么早啊。”外婆感叹道,“那边的雪还没化完,这边就已经出芽儿了,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啊。”“哪里是大自然,明明就是外婆对我的爱融化了这块大地。”“哈哈,你这嘴可真会说。”外婆忍俊不禁,挽着我继续走下去,路延伸,一眼不见尽头;爱溢出,两颗心盛不下。
就让孝化作风,伴着妈妈讲述的家训,塑人正,渡魂诚,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
(作者系犍为第一中学2023届6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