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龙海东,对于乐山的不少市民和家庭已经不陌生。在乐山的多起志愿服务、爱心活动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作为公益创业者,他创办了乐山绿城青少年服务中心(简称“绿动乐山”),他对公益活动的精心策划及满腔的热情,都成为感召大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强大引力。
开展“绿色兑换”
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龙海东,今年28岁,重庆市大足区人,2012年6月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大学期间,他就读生物教育专业,因此对环境保护很感兴趣。加之担任学生干部,便常组织开展一些环保公益活动。2010年4月,上大二的龙海东带领一群同学所做的两个公益项目获得了青国青城“2010环境心·观察”全国大学生环保行动大赛项目资助。首次获得项目资助,给了龙海东很大激励。
2011年5月22日,龙海东面向社会,组建了乐山地区第一个青年大学生环保公益机构——乐山青年环保公益教育中心。中心把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的“绿色兑换”活动搬向社会,走进社区、事业单位等地开展。
“绿色兑换”以倡导“低碳乐山、绿色家园”为主题,用可爱的绿色小盆栽换取可回收的垃圾(废纸、旧饮料瓶、牛奶盒等)。“第一次活动中,在2个小时内,就收到了6000个塑料瓶,活动深入市民的心,并受到多个媒体的关注。”龙海东介绍,这些小盆景不仅美化了生存空间,还提高了市民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垃圾分类。
注册“绿动乐山”
接力公益事业
大学毕业后,龙海东在成都市武侯区新空间青少年发展中心上了一年班。在那里,他学到了关于公益创业的丰富经验。如公益机构该如何注册、如何养活自己、如何做项目、如何申请社会资金。对公益机构的管理、长远发展的规划有了更全面、更广的认识。
2013年6月,龙海东从成都辞职,回到乐山,将搁浅了一年的乐山青年环保公益教育中心重拾起来,专职于中心从事乐山青少年公益事业。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单枪匹马地扛起了中心的大旗,在乐山组织亲子家庭开展快乐小报童、儿童爱心跳蚤市场、绿色阳台、都市小农夫等亲子活动和公益活动。“当时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龙海东介绍,中心通过QQ群和微信等网络平台,组织亲子活动,大家的参与度很高。
这一年,也是他经济上最困难的阶段,因为没有申请到基金会和政府公益项目。开展活动的经费主要靠参加活动的亲子家庭AA制来分担。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境况下,龙海东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14年9月2日,龙海东将乐山青年环保公益教育中心更名为乐山绿城青少年服务中心,正式在乐山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乐山市委。“绿动乐山”不仅有了正式合法的身份,而且在办公场地、项目推报等方面都得到了共青团乐山市委的大力支持。
“绿动乐山”依托社区、中小学、高校开展特殊青少年帮扶、青少年体验式环保教育、科普教育、个人能力发展等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体验式活动助力、帮扶3至12岁的孩子健康成长,以及提高“人人环保梦 人人低碳行” 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和谐、城市美丽、提高亲子关系的愿景。协同政府部门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经过1年的成长和发展,“绿动乐山”目前拥有专职人员2人,兼职身份工作人员3人,核心志愿者50人,目前已注册的大学生志愿者近800人,社会志愿者近1000人。并与16所学校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与8个社区建立了活动服务关系。
着眼未来发展
助力绿色发展
“绿动乐山”组织开展的活动引起了较高的社会反响评价,得到群众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认可。积极参与“绿动乐山”活动的家长樊梨蓉表示,特殊青少年帮扶、城市“微关爱”、快乐小报童、绿色兑换、绿色阳台、都市小农夫等一系列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这些参与者与体验者收获了快乐与幸福,传递着爱与互帮互助,收获了知识与成长。“希望有更多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在身边开展,不仅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樊梨蓉说。
“公益机构如何持续发展?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龙海东说,从2012年10月至今,“绿动乐山”及其前身乐山青年环保公益教育中心总共申请基金会、政府购买项目资金总额为19.5万元,项目自我造血4万元。除去人员工资、办公用品、活动费用等的正常开销外,节余的部分经费将用作“绿动乐山”下一步的发展资金。
龙海东表示,未来3年里,“绿动乐山”将在特殊青少年帮扶和关爱、城市孩子与父母亲子关系维护、丰富和补充小学的环保课堂、乐山低碳示范社区建设这四方面进一步发展,助力政府部门促进美丽乐山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