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棠
     
本版列表新闻
~~~——评汤一新、冯培民医学著作《大国仁术》
~~~
~~~
~~~
~~~——怀念未曾见面的外曾祖父
     
2021年07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外婆讲过去的故事
——怀念未曾见面的外曾祖父
代晨瑾

  ■ 代晨瑾

  多少年来,每逢清明,外婆都会带我们祭拜外曾祖父。外婆总说,他是我们的亲人;我也认为,这只是我们的家事。直到后来,我开始识字、开始学史,才知道外婆口中的家事却是如此不寻常,我的外曾祖父,是一位战斗在隐秘战线的英雄!

  外曾祖父名贺国干,1914年出生于五通桥“太和全”老宅(亦称“贺宗第”),祖上盐商,德才超群,曾被誉为“桥滩三学士”之一。他于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乐山中心县委委员、统战支部书记,带领胞弟一起加入地下党组织,以五通桥盐业同业公会主席、私立通材中学(今五通桥中学)董事长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党工作。1949年与其他党员一起进行武装策反,建立了“岷江纵队”,为和平解放当地作出了巨大贡献。期间因表现突出,上了特务黑名单,不得已中断大学生涯,在多次反围捕过程中藏身于老宅地窖才幸免逃脱。抗战期间,“太和全”老宅自然成了地下联络站,各项会议(包括中共乐山中心县委成立会议)在此召开,成为了乐山的“红船”。

  素有“小西湖”之称的五通桥自古水陆通衢,盐业兴旺,商贾云集。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英雄志士。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风华正茂、气宇轩昂,用智慧和深情照亮自己的国家,照亮那个不太明媚的年代。他们用鲜血和信仰,披荆斩棘,为混乱的世界重新构筑秩序,带来和平;他们化剑为犁,为蛮荒的社会带来文明;他们立志用繁华取代贫瘠,用岁月静好取代颠沛流离。而铁血、牺牲和自我奉献,成为他们这代人的天生使命。

  许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太和全”老宅已变得陈旧,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述说着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1984年,乐山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贺宗第”,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传承革命遗志,弘扬革命精神,五通桥区委、区政府从今年4月初对“贺宗第”启动抢救性修复。修缮过程坚持原有建筑位置、风格不变,利用原有材料修旧如旧等原则,尽量还原历史。6月16日,“贺宗第”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五通桥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外曾祖父未能亲眼看着我长大成人,没有手把手教过我写字读书,但他的那些英雄故事在我们的年代已成为传奇。作为祖辈的他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其精神招展成一面旗帜,熠熠生辉,引领着我们继续开拓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为中医立言 划时代新著
光芒辞
嘉州如画
农村“变形记”
听外婆讲过去的故事
乐山日报海棠03听外婆讲过去的故事 2021-07-04 2 2021年07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