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描绘“最美乐山”
乐山作家端出散文盛宴
市作协组织作家在黑竹沟景区采风
《品味乐山》封面
图文并茂推介乐山
  ■ 本报记者  宋亚娟  文/图

  山水之美,人文之盛,如何表达乐山人心中最美的乐山形象?第二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开幕前夕,由市委宣传部、市作协合编,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品味乐山》新鲜出炉,带你畅游“文学地图”上的乐山。

  在这本由乐山作家亲手打造的“文学地图”上,乐山大佛、峨眉山、金口大峡谷、大瓦山、黑竹沟……一个个景区景点迎面而来,他们的名气或者早已蜚声海外,如雷贯耳,或者正在成为新晋的旅游新秀。但无一例外,作为乐山地理上举足轻重的旅游地标,它们都被乐山作家热切关注,并以文字的形式,留在了这本“文学地图”上。

  旅游与文学的巧妙结合,作家与故土的对话和交流,《品味乐山》向人们端出的不仅仅只是一场“散文盛宴”。

  两部作品

  书写乐山献礼旅博会

  以最大的热忱书写乐山,以最抒情的表达礼赞乐山。《品味乐山》并不是市作协首次推出的文旅合集,去年首届旅博会期间,一本名为《走读乐山》的精品集让人眼前一亮,获得了万千点赞。作为献礼首届旅博会的文学作品,《走读乐山》是市作协第一次举全市作家之力,出版的首本会员合集,内容涵盖乐山主要的景区景点,向人们提供了一个乐山旅游的文学版指南。

  而于今年金秋时节面世的《品味乐山》,被业界称之为《走读乐山》的升级版,无论是出版社的包装,还是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都是近年来乐山文学作品集的一部“力作”。

  “散文是文化旅游的一种最好的体验和表达,是文化旅游表述和传播的很好载体和形式。文学散文能把我们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丰富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作家亲身的体验向游人倾诉对文化的感悟,引起审美的共鸣,使我们的市民更好地了解乐山,使游客到景区不致走马观花而愿意留下来体验品味,甚至流连忘返。”对于《品味乐山》诞生的初衷和带来的社会意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赖淑芳在该书的序言中如此阐述。

  28篇美文,选用了《走读乐山》的部分力作,又全新布点采写了多篇新作品,内含描写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以及市内各县(市、区)风景名胜的文字,以期全面、深入挖掘乐山旅游文化、展示乐山全景式旅游。“《品味乐山》以文学的智慧和情怀书写乐山,读者能够品味乐山文化旅游,品出峨眉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品出乐山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品出历代名人留下的风采华章,品出乐山壮丽山河的丰富多彩。”谈及该书的个中滋味,赖淑芳这样评价。

  三个篇章

  三种视角下的人文风貌

  “地灵人杰”、“灵秀峨眉”、“佳山佳水”,《品味乐山》一书的基本构架,采用了传统文学作品集的出版套路,以多个篇章的形式,让读者去寻找各自的关注点。该书的“地灵人杰”、“灵秀峨眉”两个篇章,主推乐山的核心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或者从大场景入手,或者从小细节出发;或者以文载道,或者借景抒情;或者“凌云一笑见桃花”,或者“江水潺湲抱郭流”,在众所周知的风景中,写出另一种风貌,另一种感官。

  “乐山大佛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礼赞大佛,并非重提弥勒崇拜,而是礼赞信念与理想,礼赞执着与奉献。”

  ——王大华《信仰未来》

  想来也是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一截带有峨眉山记忆的树木,经过多少跌荡才能漂洋过海,与宫川海滨的良宽相遇。我曾经以为这只是一段文人的美好传说,可据说刻有“峨眉山下桥”的木头现在还保存在日本。那么远的水路冲刷,尚字迹清晰,只能展开诗人的想象了。

  ——林雪儿《萤火点点清音阁》

  真要感谢章淳与蔡京,若不是他们挟私使坏,将声名显赫的黄庭坚发配到巴蜀,这一片土地恐怕与他终生无缘。没有了凌云山前的顿悟,山谷的余生想必还会为仕途的浮沉所困扰;没有了山谷的诗文墨迹,嘉州这座文化名城,其耀眼的光泽势必会因此减损几分。

  ——石念文《凌云一笑见桃花》

  ……

  在“佳山佳水”这个篇章,金口大峡谷、大瓦山、黑竹沟、东风堰、桫椤湖、罗城古镇等应声落入笔端,乐山老中青三代作家共同勾勒出多姿多彩的乐山景区风貌。

  也许正因为有众多古镇人的这份坚守和执着,我们才始终不能让古镇失忆,让我们的记忆更悠长。离开古镇时,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古镇延绵组合,首尾相连,屋顶交叉。从高处往下俯视,黑压压的小青瓦屋面重重叠叠,高低起伏,排列序然,既似群雁列阵飞翔,又似河湖波光涟滟,更添韵味,仿佛,千年古镇的繁华依在。

  ——韩应《清溪古镇:千年繁华今犹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遗产东风堰,就是一条奔流在春风里的渠堰,是一条充满文化意蕴、诗意盎然的河流。行走在青衣江畔的“蜀中良邑”夹江,追寻这座古堰的悠久历史,感受东风堰旋律般的脉动,心中总会涌动春潮,荡起诗意……

  ——朱仲祥《对东风堰的诗意解读》

  ……

  《品味乐山》

  乐山文旅最佳读本

  “无论从立意还是文学性上,它都堪称近年来反映乐山乐水的最佳文学范本。”对于《品味乐山》的亮剑,市作协主席王大华语气中满是兴奋。

  “文学反映生活,为现实服务,旅博会作为乐山经济社会的一件大事,文学创作者责无旁贷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王大华告诉记者,去年首届旅博会,市作协打造并推出《走读乐山》,在取得广泛社会好评之后,今年他们在充实、完善、提高《走读乐山》一书的前提下,推出《品味乐山》。文学性、可读性、文化内涵,则是当初遴选书稿的三个必备条件,王大华说,为了区别于一般性的旅游文学作品,市作协要求每篇文章能够准确反映所要表达的主题,不炒冷饭,不能太长,能在本质上寻找答案,体现时代精神。在60篇初稿入围之后,经过反复提炼、加工,最后只留下了28篇,充分表达全书的主旨和意趣。

  《品味乐山》意义何在?为乐山旅游和本土作家带来了什么启迪和思考?王大华坦言,目前,全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热了旅游,冷了文化”的现象,非常值得警惕。须知“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灵魂”,忽视了文学的体验,旅游会陷入真正无景可赏的尴尬。而《品味乐山》一书,即是以文学的形式,为乐山旅游转型升级、提高品质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此次《品味乐山》结集成册,也把乐山的散文创作者凝聚到了一起,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队伍检验。“引导作家先把本土题材写好,从而开辟新的创作领域。”王大华认为,乐山是一片文化旅游厚土,更是一片创作的厚土,值得乐山人、本土作家、外来旅游者细细品味。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时事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文化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描绘“最美乐山” 乐山作家端出散文盛宴
非遗活态展演“零距离”体验乐山民俗
“国画改革需要融合”
市作协举办迎中秋诗会
犍为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乐山日报文化06描绘“最美乐山”
乐山作家端出散文盛宴
2015-09-25 2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