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范昕锐
跑到位抓到位
7月16日上午10时,笔者早早地赶到高新区食药分局办公区,令人意外的是,已过上班时间竟然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岗。“人都到哪里去了?”笔者向一工作人员询问道。“今天是动态监管日,局里领导和同事都到企业和乡村一线监督执法去了!”该工作人员回答说。
食药安全监管工作靠的是望、闻、问、切,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隔空望物,想当然作决策。走访中笔者了解到,针对监管区域大、对象多、人手少的实际,高新区食药监分局自组建以来始终把动态监管作为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坚持每月对所有监管对象彻查一次,每周对重点对象彻查一次,每天对重点区域巡查一次。
为做到“一户一档”不漏网,从今年年初开始,该局安排2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监管对象普查摸底活动。在摸排过程中,坚持做到“核清人”“核清现场”“核清证照”的“三个核清”原则。
在排查活动中,该局局长雷兵、副局长李长文带领执法人员和协管人员分头展开,每天从早上8点半一直干到傍晚,人均每天徒步工作10余公里,跑遍了辖区内几乎所有的监管服务对象,摸清了全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并逐个建立了监管档案。
想到位做到位
这几天,对于在高新区安谷镇经营餐饮店的李老板而言,总算了了心里的一桩烦心事。6月初打工回乡开餐馆的他,因种种原因,餐饮服务许可证迟迟没有办妥。“之前,由于厨房与餐厅相连,不符合许可规范,分局同志多次上门和我一起讨论整改解决办法,通过设置玻璃隔离窗,问题解决了,现在有了证,能放心经营了。”李老板向笔者介绍说。
像李老板一样存在办证难的经营者在高新区并不少见。原因不是主管部门故意刁难,而是很多经营业主不懂相关许可政策和规定。如何能让监管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监管部门为民服务的诚心?高新区食药分局换位思考问题,通过走访与约谈相结合的方式,与监管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使很多复杂事、挠头事、扯皮事不攻自破。
雷兵告诉笔者,为提高服务质效,他们要求工作人员对每一位申请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行政相对人,实行一次性告知的工作方法,保证行政相对人办事不走弯路。针对群众反映的餐饮行政许可审批时限长的问题,通过简化许可流程、明确审批责任,餐饮服务许可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减少为5个工作日。
谋到位干到位
每周星期一是高新区食药分局雷打不动的工作会班日。早上9点30分会议准时开始,各股室负责人汇报完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后,局长和副局长分别对本周工作打算进行了逐项部署,并提出相关标准要求。随后一张记录一周工作内容、负责人及完成时限的表单发到每个工作人员手中。
“这张工作表单相当于一张‘对账单’,把我们每周应该抓的主要工作逐条罗列,让大家一目了然,知道该干啥、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该局副局长李长文介绍,为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进度,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计划性和控制力,加大重点工作推进力度,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该局坚持重点工作“日记录、周调度、月通报”制度。
笔者查阅《一周工作表单》发现,任务栏里明确列出每周星期一、三、五进行食品安全检查;星期二、四进行药品安全检查。要求中明确,根据上级通知并结合高新区实际,随时增加检查频率,切实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常态化。笔者不禁感叹,这种工作模式可谓是精打细算,就像居家过日子,怎么能干不好工作呢!
据悉,上半年该局共进行了7次餐饮企业专项整治、8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9次药品和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共计出动执法人员546人次、执法车辆217台次,监督检查餐饮单位207户次、食品经营单位476户次,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共计73份、发放《监督检查意见书》132份,依法取缔不符合食品流通许可条件6户,召回银杏叶片17291盒,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1起,立案30起,结案1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