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品读
     
本版列表新闻
~~~——读文史随笔集《嘉州古城印记》
     
2022年01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山古城的文化解读
——读文史随笔集《嘉州古城印记》
朱仲祥
《嘉州古城印记》封面

  朱仲祥 文/图

  古嘉州乐山为战国时“开明故治”,其后为郡、州、府、路治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蜚声中外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乐山古城里有个“古城痴”,那就是资深地方文史专家唐长寿。老唐说起工作和生活着的这座古城,不仅一往情深,而且如数家珍。他平日里的休闲时光,大都在做街巷或田野调查,足迹踏遍大街小巷、荒郊野地;半辈子写作的文史文章,包括论文论著与随笔杂谈,几乎都与这座城市有关,在挖掘和推广乐山历史文化上不遗余力,先后出版了《乐山大佛与乐山文化》《嘉州古今谈》《嘉眉稽古录》等多部专著。

  这部由乐山文化部门推出、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嘉州古城印记》,是老唐关于乐山古城人文历史的又一专著。此书对有着3000年历史的嘉州古城,做了全面详尽、且不失生动有趣的文化解读,可谓是了解乐山古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百科全书。

  学者的考证

  唐长寿为人亲和,网上自称“老唐子”;但因其治学精神和深厚学养,人称“唐教授”。他虽是副调研员退休的国家干部,但更多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现。表现在《嘉州古城印记》中,就是严谨而谦逊的学者风范。

  此书从古建制、古街巷、古地名、古民俗、古人物等五个方面,对古城的人文历史做了全方位多层面的介绍,是我们了解乐山古城难得的文史专著。因书中涉及古嘉州的每一个成长年轮,事关古嘉州前世今生的运行轨迹,老唐写作此书的态度是认真严肃的。虽然他本就生于斯长于斯,熟悉古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亲身见证了古城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化,但他还是本着对古城负责的精神,写作前做了周密、深入的文史资料考证和实地踏勘走访,积累了大量前人的文字资料和今人的口述历史,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甄别考证。

  同时在展开写作时,唐长寿本着科学求实、诚恳委婉的态度,绝不以专家自居而独断专横。在具体文字表述中,尽可能旁征博引充分求证,或用前人的文字记载做依据,或以真实的现状做旁证,辅之以调查的口述历史,使笔下的古城风貌能够贴近事实本身。仅书中引用做证涉及的历史资料,就达100余种之多,既有王象之的《舆地纪胜》、清同治版的《嘉定府志》、民国版《乐山县志》等古代权威史料,也有马一浮《荔枝楼示来学诸子》、郭沫若《钓鱼城仿古》、隆莲法师《未必五首,诃无欲也》等近现代名人的诗文记载。关于李冰凿离堆这一命题,历来争论较多。唐长寿不是主观臆断是与否,而是引用《史记》和《华阳国志》的相关记载以及郭沫若先生的言论,就足以证明李冰与乐山的缘分。

  也有个别考证资料缺失,难以作出明确一致的判断和结论。对此,老唐则采取求同存异的态度,把不同的依据和论点都一起摆在桌面上,留待读者去做出判断。

  作家的打量

  但明显可以看出,《嘉州古城印记》不是高深莫测、作古正经的史学论著,而是一本关于乐山古城的有温度有情调的历史随笔。唐长寿本是一位学者型的文物专家,出了不少相关成果;但从他之前发表或出版的著述看,他似乎更像一个文史作家,善于用作家的眼光去观察人文历史,赋予那些僵硬斑驳的古代遗存,以人文的内涵和文学的灵性。

  《嘉州古城印记》同样是一本不错的地方文史随笔专著,有着文学的思考角度和表达方式,更有着温暖的人性关怀。老唐是怀着深深的爱意,来写作这部新书的,在他笔下,无论是铁牛门、龙神祠、叮咚井、老码头,还是顺城街、铁门坎、泌水院、皇华台,还是西湖塘、大佛沱、学地头、篦子街等,都不仅仅是灰冷的过往,还有现实的热度,缠绕着挥之不去的乡愁。书中还有不少古诗词的引用,不仅是为了“以诗证史”的需要,更是赋予文字以文学的意义,极大增添了文字的感染力。谈起古街道、古民俗时引用了一些民歌俚语,也为叙述增色不少。

  古今中外的城市,从来都不是一堆建筑材料的堆砌。城市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人文精神修建的,每一座城市在庇护人们生活的同时,都彰显着不同的文化个性,散发着不同的人格魅力。作家的任务就是去发现这种文化个性,去展现这种文化魅力。老唐正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感知和打量历史,不仅是记录古城垣、古街巷今天呈现的历史面貌,而且讲述了古地名、古民俗和古名人的历史故事,让嘉州古城具有人性的内涵和魅力。

  大众的读物

  唐长寿是做学问的人,但他在写作时,不去故弄玄虚,更不以钻进故纸堆自得其乐,而是真心诚意做文化解读与推广,努力把小众题材写成大众读物,能够让百姓通俗化地观看和理解一处历史遗存、一种民间习俗、一个历史人物。《嘉州古城印记》就是如此,他在书中以平民化的晓畅语风,讲述一座古城的昨天与今天,以期唤起市民的文化认同。

  要做到这些,首先是处理好引经据典与大众接受之间的关系,既依靠古代史料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又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走出来,在引入古代经史典籍时,作出必要的阐释,使普通读者能够领悟其中的含义,接受作者提出的观点。比如,在写到搬迁文庙发现的古碑文时,指出碑上有字是“玄坛守此地,留与圣贤居”,同时解释道:这是赵公明早就选好的地方,是留给孔夫子居住的。于是人们奔走相告相互庆祝,认为文庙第三次搬迁于此是圣贤定好的事,是庙得其所。特别是在《细说古城门名》一文中,对每座城门得名之由来和包含的深意,都逐一做了通俗易懂的说明和阐释,让我们阅读时了然于心。

  增强阅读的兴趣,也是写作大众化读物的手段之一。唐长寿写作此书很注意这一点,在介绍古城街巷、民俗和名人时,不仅展开适当的议论,也讲述了不少相关的故事,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扩大了本书的阅读面。关于“学地头”地名的由来,作者从此名的变迁说起,从“学地头”到“薛地头”再到“雪地头”,以及今天人们仍在称呼的“下观音”,并将唐代女校书薛涛、武汉大学教授叶圣陶等名人故事加入其中,行文活泼生动,读来饶有兴味。

  余秋雨先生曾在《艺术创造工程》一文中讲:“在整个艺术创造工程当中,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便是疏通作品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而不是封闭,作为整个工程的了结。”这正是唐长寿写作此书所作的努力。

  《嘉州古城印记》:唐长寿/著 天地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热闻
   第03版:随笔
   第04版:诗歌
   第05版:书画
   第06版:品读
   第07版:市井
   第08版:图闻
乐山古城的文化解读
三江都市报品读06乐山古城的文化解读 2022-01-14 2 2022年01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