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峨眉现代化建设
锚定目标愿景。以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宏观愿景,以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为总体目标,通过未来五年的不懈努力,推动文旅融合提质、产业经济提能、城乡发展提档、社会治理提效、群众评价提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乐山市平均水平。到2035年,全市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生态效益、发展质量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跃升,与全国、全省、乐山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全省、乐山市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明确战略路径。以“生态立市”为战略核心,以“文旅兴市、产业强市”为战略支撑,构架峨眉现代化建设四梁八柱。
把握实践载体。以“文旅先导、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四区联动”为实践载体,全面塑造中国式现代化“峨眉样本”。坚持“文旅先导”、推进“四化同步”,将文化旅游作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先导支柱,以高质量文旅产业集聚和积累各类资源,带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频互动、同步发展,激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城乡融合”、促进“四区联动”,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持续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双福峨眉山茶片区、环峨眉山康养片区、九里绿色材料片区、峨眉南山度假片区优势互补、功能衔接、协同发展。要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每年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关乎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文旅先导、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四区联动”落地见效。
着力构建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主动服务和融入战略全局。深度对接成渝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成峨高速、嘉峨片区水资源配置等工程项目建设,全力争取渝自乐雅高铁过境峨眉。充分发挥“大峨眉”旅游圈龙头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全力打造成渝“后花园”。
推动“景城一体”新发展。突出峨眉山景区极核带动作用,着力推动“景城一体”新发展。强化城市服务游客、方便市民的功能定位,打造世界级服务配套体系。
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南部发展空间,将南部片区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破题“一号工程”,做好资源依法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实施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提升西部旅游承载,推进环峨眉山生态(医)康养度假带和峨眉康养城建设。做强东部绿色制造,强化东部片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功能。放大北部特色优势,充分依托峨眉山茶产业优势,稳步扩大高山高端绿茶核心产区规模,推动集群全链发展。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文旅服务产业能级。深挖“释武茶药”文化内核与精髓延展,向世界讲好“峨眉故事”,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康养度假、冰雪运动、研学游学等新场景新业态,规划打造一批新景区新度假区。推进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通峨眉山景区“北上南下”交通大环线。加快省级医疗康养服务集聚区建设。
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围绕先进材料、医药健康两大主攻方向,提质打造绿色材料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区,引进培育一批矿物新材料、中医药、医疗健康器械等行业研发生产加工企业。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行动,促进食品饮料、水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扩能提质,推动“高新轻净”转型再上新台阶。加强制造业企业梯次培育,开展招商引资大会战,积极对接郎酒集团、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揽,有序实施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十大行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强化茶产业“一县一业”主导地位和带动能力,提标升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壮大茶叶生产加工集群,提高“峨眉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打通从“茶园”到“茶杯”全产业链。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高山蔬菜、道地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就地转为旅游商品。支持各乡镇争创国家卫生乡镇。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全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与矿产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平台载体建设。构建东向对接乐峨同城、西向共抓遗产保护、南向联通大小凉山、北向融入成都平原的四向开放格局。扩大旅博会、药博会、峨眉山康养论坛等会展影响力。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积极稳妥推进节能降碳。加大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支持重点区域充电桩、充电站规划布局,推广新能源电动重卡,持续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
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以产业开发类项目收益持续反哺生态治理类项目,探索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旅游开发+绿色产业”集约开发模式。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发展数字经济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打造“旅游大数据中心”。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模式,争取全省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力建设美丽幸福峨眉。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守护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全面维护生态安全。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深入开展“德润峨眉”“人人都是文明使者”活动。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15分钟文化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一批乡土艺人、打造一批魅力乡镇、建成一批样板村镇。推进“书香峨眉”建设。探索推进大庙飞来殿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打造一批非遗特色村镇,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园。
以共同富裕为导向推动民生事业发展
办好急难愁盼民生实事。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三名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教育强县。加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峨眉”。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峨眉。
提高城乡基层治理水平。
统筹发展和安全。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全面过硬党组织。
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摘自《中共峨眉山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峨眉发展新篇章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