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使命
确定总体安排。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的政治机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时代机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机遇和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的政策机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坚持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谱新篇,确保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坚持“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发展定位。
明确“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
锚定目标愿景。通过未来五年不懈努力,争创“一地两城三县四区”,到2027年,全县经济实力、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发展动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三区联动发展成效显著,县城规模倍增品质提升,各类园区竞相发展,黑竹沟景区建设实质突破;美丽峨边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发展,更高水平法治峨边、平安峨边建设不断深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全县经济总量、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聚力三区联动,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强县城”工程,打造具有“山城特色、水域魅力、彝族风情、现代功能”的“精致之城、美丽峨边”。有序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加快黄磷厂片区汽修汽配和城区物流、再生资源等行业“腾笼换鸟”,逐步推进建材、五金等产业“退城入园”。推动铜河湾特色街区建设,串联城区一水两岸和“记忆峨边”、羊竹坝滨水公园等街景。加快建设太阳坪教育康养新城。全面提升县城建设管理水平。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小县优城”,推动生态、形态、文态、业态、神态“五态合一”。
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园区建设。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就业增收牵引作用,打造“集约集聚、科技智慧、融合高效、充满活力”的“双创高地”、绿色园区。建设国家级山区特色粮经复合现代化农业园区。按照“一核一环五组团”布局,做好“土特产”文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示范打造“彝步千年·文旅新寨”核心区,形成农工旅融合发展特色村落。建设国家级山区现代林业园区。按照“一心一线四基地”布局,大力发展林竹产业和林下经济,推动林旅融合发展。整合提升工矿园区发展能级。加快启动共和绿色循环指挥新型园区建设,推进核桃坪、新场、五渡、刘家沟等工矿园区“五化”提升,集聚打造小凉山彝区(峨边)绿色循环产业园。推动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用好用活民族地区政策优势,高位谋划建设功能性园区。努力打造大小凉山现代服务集聚发展示范区。
加快推进黑竹沟带动全域旅游的景区建设。要优化全域旅游布局,丰富产品供给,打造兼具“世界迷踪、中国睡谷、冰雪胜地、彝乡风情”独特魅力的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黑竹沟保护区大熊猫生态走廊,创建黑竹沟国家风景名胜区。打造“彝俗彝恋”彝族风情中心镇,串珠农旅融合彝家新寨。
聚焦重点任务,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突出数字赋能先行。加快“智慧峨边”建设,完善大数据中心运行机制,统筹建设县域智慧城乡公共云存储和数字服务接入平台。主攻工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先进材料产业,培育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培育壮大食品加工产业。发展“3+3”特色现代农业。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壮大林竹、高山果蔬、道地中药材三大优势特色产业。突出保种质、创品牌、强配套三大服务支撑,加大“峨边花牛”“峨优一号”等本土品种保育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壮大“峨岭云边”公共品牌矩阵,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积极培育引进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新型经营主体。提质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业。
突出科教人才先行,激活城乡发展内生动力。推进教育攻坚振兴,建设学习型社会,打造书香峨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批“博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城乡实训基地。实施“佳支依达英才计划”,加强“引、育、用、留”全过程全周期跟踪服务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到2027年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村。推进健康峨边建设。
提标补短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优化城乡交通路网,按照“两轴三环”布局,优先建设大峨眉旅游南环线峨眉南山至黑竹沟快速通道、“站站通道”两条轴线,构建城区内环线、产业中环线、旅游外环线。统筹城乡公用设施,实施大渡河、官料河、白沙河等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和城乡山洪暗沟治理工程。
坚持绿色发展,做优城乡发展环境。突出营商环境先行。优化政务环境,优化法制环境,优化人文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生态+”战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绿色能源等生态经济,探索发展碳汇经济。积极稳妥推进节能降碳。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突出要素流动先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合作,放大“离成都最近的彝族文化展示窗口”区位优势,建成大小凉山彝区高质量发展门户区。探索就地建设“反向飞地园区”。
健全现代治理体系,推进县域全面振兴
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面推进法治峨边建设。
持续推进彝汉文化繁荣发展。
深入推进平安峨边建设。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党建引领政治保障
全面系统整体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建设全面过硬党组织。
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不断提升效能作风。
(摘自《中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力三区联动 加快城乡融合 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