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安顺
多年后,我在网上看到一条俗语:“春不露脐,夏不坐木,秋不睡板,冬不坐石”,说的是各个季节,人体都需要保暖,防止寒湿,是生活的学问,也是保健的真谛。
多年前的夏天,我与几位林校同学,在皖南山区做森林资源勘察课题。那天,天气炎热,暑气逼人,我们身在树荫,四周没有一点风,感觉透不过气来。累了一上午,正午休息时,大家纷纷坐在树桩上,喝铝壶里的水,吃冷馒头、榨菜、咸萝卜干。有位同学坐在青石板上说,你们都过来呀,坐这儿好,在野外,夏天不能坐木头的。我听了说,你说胡话呢,坐在木头上,比你坐在石头要好,那林间石头太凉,木头干爽,好舒服!
那位同学笑笑,轻声解释说,夏天不坐木头,不是他胡编乱造,空穴来风,是有道理的。在他们老家农村,夏天晚上,尤其是雨后晚晴,人们在村口乘凉的人很多,有人带上小板凳,有人坐在石头上,木头上。但是上了岁数的老人,都不坐,他们带来竹制靠椅,躺在上面,很是舒服,惬意极了。我问,那竹靠椅,像石头一样凉,木头都不能坐,老人能坐吗?他听了说,酷暑盛夏,最怕的不是凉,而是湿!
我说,听不懂,解释解释!他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是俗语,说夏天在户外休息时,千万不要坐在木头上。我说,俗语所说,不一定千真万确,说说道理吧!他笑笑说,夏天降雨频繁,气温升高,那户外木头,雨水渗入其中,虽然太阳出来照射,那水分只能蒸发外层,深处的挥之不去。他还说,昨天刚下暴雨,林间树木湿气更重,坐在上面,侵入人体,越久坐吸湿越多,疾病会缠身的。我说,有道理,可是室内的木椅木板木床,有啥不能坐的?他摇摇头说,你真驴,夏天暑日,雨水多,湿气重,木头在室内也吸湿多呀,而石头和竹椅,吸湿少,干得快,是不是这个道理?他还说,夏季昆虫最为活跃,野外木头,是它们的聚集场所,坐在上面容易被叮咬呀,你们说是不是?我听了,瞬间无语,望着他傻笑。
众同学听了,纷纷站起身来,离开木头树桩,四处找石头坐。有人说,露打雨淋,那林间的树桩树枝,大多枯朽了,含水分,含腐菌病毒,更不能坐了!我虽信服了,可是没有离开我坐的树桩,不屑一顾地辩解说,我坐的这树桩,没腐变,好好的,经太阳一晒,干爽爽的,哪里有潮气,有水分,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位同学听了,他说他们家几代老中医,爷爷和父亲都告诉他,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会诱发很多病,如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湿气缠身,伤害人的脾胃功能,导致肠胃消化不良。我听了,不置可否,却沉默不语了。
多年后,我在网上看到一条俗语:“春不露脐,夏不坐木,秋不睡板,冬不坐石”,说的是各个季节,人体都需要保暖,防止寒湿,是生活的学问,也是保健的真谛。冬天,严寒里怕坐寒石,凉肌伤骨。春不露脐,也是保暖,春寒之意,在空气里,也在人的身边,最易让人受凉生病,肚脐保暖,不可小觑。秋不睡板,说的也是防止受凉,夏日暑热,纳凉时可以随心所欲,入秋后就不可以了。我还查阅到,王阳明曾提到“夏不坐木,冬不坐石”,以阐述他的心学理论。
夏天防暑,还要防寒,防湿,因为夏天人体血管扩张,腠理开泄,寒邪湿气更易趁虚而入,出现外热内寒,上盛下虚的症状,气血不足或阳虚的人,更要注意养身,温阳驱寒。是呀,“夏不坐木”,正如老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一样,随着季候变化,人的生活起居也要随之改变,养身保健的方式,也要因时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