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霞
他一提笔,只需要几分钟,青翠的修竹或嫣红的牡丹,抑或清新的荷花,幽香的兰草,便在墨与色的交融渲染中,跃然纸上。以墨寄情,以画抒景,是画家鲁建康的人生梦想。
辛勤笔耕 迎来曙光
鲁建康钟情书画,缘于小学在班主任家的偶然发现。当他看到著名画家刘朝东画作中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壮美的山水,顿时感觉书画的美好,从此爱上了书画。
上世纪80年代,鲁建康工作之余,总是待在家里潜心学习中国画基本技法。《芥子园画谱》成为他习练书画的法宝。书中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的绘画技法,让他如痴如醉。该书不仅开启了他的绘画之门,还让他近距离地感受艺术大师的境界。
正因为对《芥子园画谱》的深入研学,让鲁建康深刻感觉到,只有专注自己喜爱的花鸟虫鱼,才能有所建树。十余年的潜心学习,积极采风,让他在花鸟画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1984年,他的作品获全国职工画展一等奖;1988年举行的四川省美展,他的作品《荷趣》获“四川省美术协会新人奖”。此外,作品《竹图》还获全国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不断创新 绘画精进
或许是人生太顺利,上天要给他一些挫折考验。2003年,鲁建康所在单位破产,他随之下岗,今后的路怎么走?他迷茫了。此时,一个朋友点醒了他:你那么喜欢画画,今后可以走专职画家之路。
找准了路子,鲁建康更加精进。在恩师张一生的悉心指导下,他吸收苏葆桢、李琼久、李半黎等名家所长,并将西洋画的透视法与中国画的平远法有机结合。从水粉画提升到水墨画,他始终钟情于竹、兰、花、鸟的创作。观其《竹报平安》画作,他以一丛葱郁生长的竹,从坚硬的石间生长出来,茁壮生长的竹干被浓密的竹叶压弯了腰。竹叶则以中锋出笔,笔法浑圆,浓墨点染,给人一种“少而不疏,多而不乱”的感觉。细细的竹枝,托着疏密有间的竹叶,与茁壮生长的竹干相连,仿佛孩子紧紧依偎着母亲。更喜竹枝间三只嬉戏的燕子,其乐融融,仿佛就着春日的清晨,刚刚觅食归来。旁边两丛竹子,似乎也不甘落后,以挺拔的姿势,葱笼生长。三丛竹间,不断冒出的竹笋,象征着春满人间,生生不息的喜人景象。
如果说画竹,鲁建康擅用细腻笔法,那么在创作牡丹时,则采用写意笔法,大胆设色。其创作的《花为王者开》,以红色、紫色牡丹寓意鸿运当头、紫气东来,配两朵黄色牡丹,寓意富贵吉祥。整幅画作中的牡丹,肆意绽放,在枝叶间随风起舞,飘飘若仙,让人回味无穷。而作品《荷香》,则以清新的意境,以浓墨于右下角画出一片硕大的荷叶,再以晕染的手法,将一朵绽放的荷立于荷叶之上,这朵莲以写意之法,突出其高洁,两侧借小片荷叶,突出荷之静美。远处一枝花蕾上,停着一只俏皮的蜻蜓,正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给人宁静空灵的观想。
笔墨生香 传达美好
娴熟的笔墨、大胆的创新,让鲁建康在色墨交织的画作中纵横驰骋,尽抒胸臆。他将竹的刚正、荷的高洁、兰的幽香、牡丹的雍容淋漓表达,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人生意境。谈及创作感悟,鲁建康谦虚地说,我喜欢创作竹、兰、荷及牡丹,主要是因为竹有百折不挠之精神、荷有出污泥而不染之风范、兰有幽香之清气、牡丹有雍容华贵之美。我喜欢它们,就是追求这种清朗平和的快意人生,并将这种精神用绘画的形式分享出来,让大家共同感受这份美好。
在绘画的世界里不懈追求,让鲁建康收获满满。2014年,受邀到深圳宝安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5年,受邀到深圳福永美术馆举行个人画展;2016年,在广东中山市参加六人画展。他还带领红旗飘飘书画院乐山分院在阆中、乐山等地举办画展,受到观者好评。
人物名片
鲁建康,1957年出生,乐山人,红旗飘飘书画院乐山分院院长。擅长画竹、兰,以及花鸟等。作品曾获1984年全国职工画展一等奖,1988年四川省美展“四川省美术协会新人奖”等,在深圳、中山等地举办个人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