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3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州问茶
一叶“知春” 茗香悠长
唐诗敏
夹江天福茶园 记者 龚启文 摄
古法制茶
犍为世界茉莉博览园 资料图片
学生在犍为世界茉莉博览园参加研学体验
夹江青衣江畔古嘉阳驿道

  ■ 记者 唐诗敏 文/图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三月春意浓,茶香溢,当鲜叶从嘉州的茶树上被悉心摘下,品一杯回甘的绿茶,犹如和白居易对话。

  茶马互市 鲜叶远销

  巴蜀地区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最早开始吃茶、饮茶、种茶、制茶,并出现茶叶市场。而乐山从古至今都是产茶胜地。东晋常璩撰写《华阳国志·巴志》,指出“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充分表明,此时的乐山已经产茶,并且主要作为珍贵的贡品。

  乐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嘉定府志》“赋役篇”载:“宋熙丰年间,茶马大兴,峨眉白芽,当时甚珍之,地经夹江的嘉阳驿道。”经夹江嘉阳驿道的茶马古道分为东路和西路,连接了川茶产区和滇茶产区,不仅使川茶、滇茶频繁互市,甚至远销中土地区。

  茶饮“过招” 由繁至简

  峨眉山市一壶半盏茶艺馆创始人崔新峰在提及茶文化时表示,古时“三树”分别是桑树、漆树和茶树,茶叶先是作为药用,随后是食用,最后是饮用。

  据现有文献记载,不同朝代饮茶方法不同。这其中,“龙行十八式”茶技得以流传保存,在当下更多以茶艺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现。“龙行十八式”最引人注目的是长嘴壶,持壶之人以“蛟龙出海”“白龙过江”“飞龙在天”“龙行天下”等十八式掺茶,可谓招式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关于“龙行十八式”的起源虽难以精确考证,但多个传说版本中,不乏四川的饮茶故事。相传隋唐时期,四川盛产茶叶,蒙顶山茶、峨眉山茶、青城茶皆闻名遐迩,茶馆早已遍及城乡,茶客多为过往的商贾旅客,饮茶要求快节奏,长嘴壶应运而生。

  而在当下,盖碗茶更是流行于川内大街小巷。一杯清茶,就像是一次“摆龙门阵”的时光见证。

  因地制宜  推陈出新

  市中区平兴镇种茶面积逾万亩,为全区之最,辖内稻禾香村更是家家户户皆“茶户”,种茶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稻禾香村紧跟市场,陆续引种经济价值更高的奶白茶和黄金茶。而在沐川县,花青素含量远超一般绿茶的“紫嫣”也在春光下生机勃发。犍为县更是因地制宜,精心培育147种茉莉花,推出独具特色的系列茉莉花茶衍生品。

  如今的乐山茶,早已突破单一饮品种类。以茶制酒、护肤品、糕点、米饭……不仅让茶的功效得以放大,而且为茶文化增添百种滋味。

  茶旅融合  研学火热

  在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发展茶旅融合是乐山书写的重要篇章。

  位于成乐高速路旁的天福茶园,总占地面积380亩的园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率先推出“茶文化之旅”,历经14年探索实践,现已制定出系列成套的研学课程,接待来自成都、乐山本地的学生,而成人旅客也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体验项目,定制研学套餐。

  采摘、制茶、参观茶文化博物馆、做茶叶糕点、观看茶艺表演,成为天福茶园研学之旅的精彩课程。而在花香萦绕的犍为世界茉莉博览园,彩虹步道、摩天轮、萌趣十足的羊驼,则成为别样的研学风景。

  “园区现有帐篷、太空舱共14间客房,自今年3月起平均入住率为50%。”犍为世界茉莉博览园运营主管李易介绍,集花、茶、旅于一体的园区建设投用后,已成为沐川、马边等多地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了解茶文化的重要场所。据了解,目前园区内的世界茉莉博览馆等三大展馆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未来将丰富园区业态,为游人提供更多的研学观光选择。

  自带“峨眉流量”的嘉峨茶谷,现已有《茶知识的启蒙》《茶之萌芽,生长力量》等研学课程8门;在群山幽谷中的峨眉雪芽基地,青绿着春,银白着冬,游人可沉浸于四季之景,亦可感受浓浓禅茶文化。

  以茶文化为核心,传承茶礼茶德;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创旅游新体验。乐山茶旅融合渐入佳境,茗香悠长。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一叶“知春” 茗香悠长
谢稚柳:峨眉金顶耀亘古
让“国风热”一直热下去
报头
乐山日报一版要闻01一叶“知春” 茗香悠长 2022-03-20 2 2022年03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