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斯炜
“这几天价格基本上都是80元每斤以上,今年的茶叶大家都卖笑了。”3月10日,沐川县高笋乡边河村村民夏复贵卖出从自家茶园新摘的75斤鲜芽,从收购商手中接过6000元现金,一边数钱一边说道,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夏复贵是边河村八组的脱贫户,家里有3口人,2014年因病、因残致贫,2017年实现脱贫。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期间,夏复贵通过东西部扶贫等项目栽种茶叶20亩,今年投产的13亩茶树预计独芽产量达600斤、产值36000元,仅此一项便人均增收12000元。
灿烂的笑容背后,是夏复贵所在边河村的变化。
边河村由原张岩村、谷坝村、龙槽村三村合并而成。建制调整后,边河村切实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在“成效巩固”上发力,按照“支部领航、党员带头、村企共建”的工作思路,以富硒茶果园区建设为抓手,发动党员能人领办、技术能手帮办,培育发展茶叶7000余亩、林竹8000余亩、优质梯田500余亩,形成“种、采、加、销”产业链条,提供季节性临时就业岗位800余个,实现人均增收6000余元。2021年,边河村荣获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夏复贵日收入6000元的喜悦,离不开边河村所在的高笋乡为春茶采摘挥出的“三板斧”——全乡正围绕“摘下来”做文章,根据各村茶叶面积,统计用工需求,发布用工信息,吸引马边、犍为等周边县100余名群众到乡务工,有效解决了采摘“用工荒”;围绕“卖出去”做文章,积极宣传“农村信用社”针对茶商开发的“川茶贷”产品,主动上门服务,简化放款流程,增加贷款额度,3天放款100万元,有效缓解了茶商“资金紧”;围绕“增产值”做文章,积极服务茶企,保障企业满负荷生产,目前高笋乡静云寺茶厂已接受外省茶商4万斤干茶订单,实现了订单式成品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