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雪 文/图
碱,是冶金、纺织、造纸、医药等多个工业领域离不开的重要原材料。
1917年,中国化工之父、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公司,请留美归来的侯德榜任总工程师,在天津塘沽设立我国最早的制碱厂——永利碱厂,成功制造出“红三角”牌纯碱,打破了“洋碱”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抗战爆发后,永利碱厂南迁内陆,选址五通桥老龙坝(位于现金粟镇)建起“新塘沽”,成为大后方重要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期间更成功研发出世界闻名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工业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经80多年的风雨洗礼,如今的永利川厂旧址依然保存完好,这里不仅记录着我国工业发展的难忘历程,更承载着不懈奋斗、爱国报国的精神内涵……
南迁
五通桥建起“新塘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天津塘沽被日军占领,永利碱厂也被日寇抢占。
“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范旭东拒绝与敌合作,率领侯德榜等永利碱厂精英辗转湖南、四川等地进行工厂选址,于1938年在五通桥老龙坝购地700多亩重建化工基地,称作永利川厂。
作为“千年盐城”的五通桥,井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便利、生活资源富足,在当时有着不错的工业基础。来到五通桥后,工厂就地凿取条石修建石头厂房,凿取条石后的凹地也被利用起来,灌水形成“百亩湖”,为全厂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永利川厂建成后,范旭东亲题“新塘沽”三字,在老龙坝虎口湾的石岩上修建石刻门牌,同时还将厂区道路以沿海沦陷省市命名,为的是“燕云在望,以志不忘耳”。
走进如今的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电机”),这里是永利川厂旧址所在地。漫步厂区,处处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
始建于1939年的现场指挥部,有着永利的“红三角”标志,曾是范旭东、侯德榜等高层人员的办公地;木石结构的炼水室,曾用于进行水“软化”处理,连接此室与各用水部位的宽大地下通道,直穿生产厂区至岷江边;始建于1941年的机械厂,是永利川厂为制碱设备提供配套服务及备品备件的主要加工场地,跨度221.4米,是当时的亚洲第一跨厂房……
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成片的灰色建筑,在木石结构和砖木结构的老式厂房之间,记者见到了迁移至厂区保存的“新塘沽”石碑,下方新刻《新塘沽记》,将当年那段历史载记以文,以励今人。
研发
“侯氏制碱”扬名国际
永利川厂落户五通桥后,侯德榜顶着重重困难,先后在多地进行了500多次循环试验,分析了2000多种样品,终于成功创造出闻名世界的制碱新工艺——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这一新工艺创新地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纯碱成本。侯氏制碱法的创立,将中国乃至世界制碱的技术水平推向新高度,于1953年被授予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
永利川厂旧址内,依然保留着当年的纯碱厂。木石结构的厂房建筑面积5965米,1.2米厚的墙体兼具了战时防空的功能,当年制碱的试验中心前,如今树立着《侯德榜与侯氏碱法》石碑和雕塑,记录着当时的研制过程。
在乐山的7年时间,永利川厂坚持制碱生产,成为大后方重要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为抗战时期的军工业及大后方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推动了犍乐盐场各井灶产量的提高,为乐山地区工业发展做出了许多富有实效的帮助,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
近年来,永利川厂旧址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四川省工业遗产、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等。2020年12月,国家工信部公布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乐山永利川厂旧址”名列其中。
延续
“三线军工”作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永利川厂迁回天津塘沽,在五通桥的厂房则保存了下来。
1964年起,我国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在侯德榜的推荐下,国家决定在原永利川厂旧址新建军工企业东风电机厂(308)。
1965年5月,东风电机厂动工建设。当年的“东风人”白手起家,边基建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支援国家军工建设并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留下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及“坚守承诺、敢于担当、百炼成钢、动力报国”的三线建设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军转民后的东风电机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最终自主研发出天使牌洗衣机、电风扇及水轮发电机组等,热销全国。如今,东风电机作为现代化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动力报国,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作为抗战时期保存下来的工业遗产,永利川厂旧址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东风电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东风电机对永利川厂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对相关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对爱国主义内涵进行挖掘提炼,已先后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
传承
工业遗产精神“永”传
3月24日,五通桥区通材·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发布会在永利川厂旧址举行。作为新华文轩集团在乐山打造的第二个研学项目,通材·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组织省内外中小学生到五通桥区开展以“通材文化”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其中永利川厂旧址是重要点位。
“今年暑假,我们正在对永利川厂旧址的办公室进行翻新布置,预计9月前完成。”东风电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届时,这里将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最生动的教室。
曾经,永利川厂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驱的自强不息,见证了三线建设者的艰苦奋斗,镌刻下了一代代建设者实业救国、实业强国的梦想和情怀;如今,乐山“308”三线军工暨永利川厂旧址已成为宝贵的工业遗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民族工业文化区、三线军工文化区、当代装备制造业文化区共三个文化展示区,今年3月以来,已接待大小参观团队约300批次、近7000人次。
继往开来、精神永传,以永利川厂旧址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及红色资源,正为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将精神不断传承下去,为乐山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助力乐山加快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中国绿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