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雪 文/图
丁佑君烈士牺牲时,年仅19岁。
1950年9月19日,丁佑君在西昌盐中区征粮工作中,不幸为暴乱叛匪围捕残虐杀害。她用19岁的生命时光,谱写了一曲嘹亮的革命信仰之歌,她的故事,也被载入家乡五通桥的史册,广为流传。
日前,记者走进“小西湖”五通桥。这里,记录着丁佑君成长的足迹,传颂着丁佑君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事迹,也镌刻着丁佑君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永恒青春 留下红色印记
坐落在茫溪河畔的菩提山森林公园,林荫蔽日、层峦叠翠,拾级而上到达山顶,便是绿树环绕的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两条长廊围起来的院子中央,耸立着丁佑君烈士的雕像,前方摆放着丛丛鲜花,寄托着参观者的哀思与敬意。
1931年9月27日,丁佑君出生在五通桥瓦窑沱(现竹根镇佑君社区)的一个中产盐商家庭,是个从小就富有正义感的女孩。1947年,她考入成都市立女子中学,期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开始倾向革命,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50年1月,丁佑君瞒着父母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投入到革命学习的热潮,结业时被评为学习模范。那一年,她被分配到西昌女中任军代表,后被调任到西昌县盐中区任青年干事,主动下乡参加征粮工作。
当时的剿匪仍未结束,当地土匪蠢蠢欲动准备发动叛乱。丁佑君冒着危险,不辞辛苦深入百姓家中宣传党的政策,做群众思想工作,不幸于1950年9月18日被暴乱土匪逮捕。
1950年9月19日,土匪威胁丁佑君向坚守在区公所碉堡中的战友喊话劝降,受尽折磨和凌辱的丁佑君依然坚贞不屈,鼓励坚守碉堡的战士坚持到底,最终被暴乱叛匪残忍杀害,将永恒的青春停留在了19岁。丁佑君英勇牺牲后,中共西昌县委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
走进丁佑君烈士纪念馆,这里详细记录着丁佑君的英雄事迹,保存着她生前使用过的衣物被褥、生活用品、书信课本等。“每天都有市民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感受丁佑君的英雄壮举,近期单日参观团队最多达到8批次。”纪念馆讲解员宋芹介绍。
保护修缮 擦亮红色名片
丁佑君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在家乡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也成为五通桥最宝贵的红色名片。如何做好保护传承,成为了一项长期工作。
2019年,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陈旧的配套设施和传统展陈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需求,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开始实施提升改造工程,修缮一新后重新开馆。
此次提升改造,不仅对入馆道路和周边配套设施进行了修缮,相关团队还专门到西昌丁佑君纪念馆学习,借鉴并充实完善展陈资料,还原时代背景。提升改造后的缅怀厅和故里厅,优化为“序厅—热土—启蒙—成长—洗礼—锻造—就义—平叛”板块组成的观展路线,将丁佑君向往真理、献身革命的理想信念贯穿始终。
“此次修缮投入上千万元,进一步挖掘了纪念馆的历史内涵。”五通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姜琳介绍,丁佑君烈士纪念馆被评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自2020年4月再次开放至今,已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不仅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位于竹根镇佑君社区的丁佑君故居,也于今年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保护。
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丁佑君故居,占地300多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川南民居,前有院坝、后有花园、两侧厢房,其地板、望板、窗户等均为木结构。故居左侧有栋保存完好的吊脚楼,这便是当年丁佑君居住的地方。
“丁佑君居住的吊脚楼,上楼的楼梯已经不见了,同时房屋地基沉降问题严重,踩上去都要小心翼翼。”修缮施工现场负责人张新告诉记者,当年建房所用的杉木,有不少腐朽虫蛀严重,有的需要维修处理,有的必须进行更换。
据悉,丁佑君故居的修缮保护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如今正稳步推进,待工程全面完成后,这里将真实还原丁佑君曾经学习生活的场景,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
向史而新 赓续红色精神
6月上旬,位于五通桥区竹根镇跃进街的中共嘉属工作委员会旧址“贺宗第”,全面完成抢救性修复工作,正式对外开放。燕禧堂、宜多馆、退省庐三个展厅内,图文资料详细展示着五通桥的百年党史,其中,就有对丁佑君事迹的介绍。
“丁佑君值得五通桥永远铭记,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教育,将她的红色精神传承发扬。”五通桥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梁玉林介绍,该区还制作了《永远的丰碑丁佑君》连环画,图文并茂地向青少年群体讲述丁佑君的故事。
梁玉林告诉记者,五通桥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成立了“佑君宣讲团”,整合全区红色教育资源,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等方式开展宣讲,目前讲堂已开到市中区、沙湾区等周边县(市、区)。截至今年5月底,“佑君宣讲团”已开展宣讲360余场,观众3.25万人次。
不仅有宣传宣讲,五通桥区还编排舞台剧《永远十九岁》,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感受革命烈士的英勇不屈,于6月下旬震撼公演;制作革命历史题材微电影《永远十九岁》,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再现丁佑君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于6月底正式面向观众展播……
“丁佑君的精神深入社会、深入校园,最近我们学校还开展了‘研学佑君文化,弘扬巾帼风采’为主题的‘党建+工会’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五通桥佑君中学教师邹瑞婷表示,丁佑君的精神不断鼓舞自己,为五通桥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热血,书写人生灿烂篇章。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以丁佑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五通桥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丁佑君留下的红色印记,也为五通桥绿色新征程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