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5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藏于墨 一次艺术的“深呼吸”
杨心梅
陈卫国作品《秋韵图》
◀杨循作品《远山》
▼林容生、陈凤新、王平、常欣、何加林合作《乐山图》
张亨山书法作品
邓枫作品《天花月之三》局部

  ■记者 杨心梅

  4月下旬,市美术馆推出“美藏于墨”乐山市美术馆典藏作品展,展出54幅精选馆藏作品。这是该馆自2016年8月成立以来,第一次“亮家底”。

  据了解,此次展出作品以观照不同地域流派的美术特征,打破画种风格界限,突出美术作品在社会意涵的艺术语言,意在让观者透过作品感受历史的氛境,产生时代的联想,激活学术的思维。

  “几年来,我们多方面、多渠道争取作品收藏,得到全国、省级名家,以及本地代表性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已经收集作品近200幅。”市美术馆展览策划部负责人袁野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年轻”的美术馆,市美术馆不断丰富收藏门类,未来也将以收藏中国书画为主要方向和侧重点,兼顾油画、版画等艺术门类,不断扩充馆藏作品深度与厚度。

  了解作品承载的价值

  走进市美术馆展厅,右手映入眼帘的便是几幅由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四川省诗书画院等单位的画家联手完成的国画作品。内容既有绚烂花叶、辽阔山水,又有精致人物,精彩纷呈。

  2019年11月,“一抹亮色——全国名家画乐山美术作品展”开展。市美术馆借此机会邀请到一批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画家走进乐山,开展讲座研讨、采风写生等活动,并创作了一批反映旅游人文景观、饱含乐山元素的精湛作品,借助名家名作的影响力“画说乐山”,让艺术为乐山代言,促进乐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这是乐山近年来举办的一次高规格、高艺术水准的美术活动,薛磊、林容生、莫晓松等书画家为乐山泼墨留笔,这些作品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馆藏作品。”袁野告诉记者,近年来,市美术馆接连承办“字画心印——水一方文人画研修作品巡展·乐山站”“‘西地风起’邓枫凉山风彩墨作品巡展——乐山站展览”等一系列重要展览,借展收藏作品已然成为市美术馆丰富馆藏的重要形式。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家一流书画家在市美术馆留下的作品远不止“一纸作品”这么简单,更代表着先进的书法绘画思路,为乐山美术事业的发展搭建起高层次的交流平台,让市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书画名作,让文化引领风尚。“馆藏作品的质量是一家美术馆水平的直接体现,市美术馆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作品的选择上已经展现出较高的眼光。”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熊火花对市美术馆馆藏作品表示肯定。

  关注作品背后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大众对美术馆的认识常常局限于一个“展览馆”,但除陈列展览外,美术馆的功能还包括收藏与研究、出版与传播、教育与培训等。“突出体现这一点的,可以参考傅抱石纪念馆几位书画家创作的这幅《云峰含笑》,他们的技法就是来源于傅抱石创独的特皴法——抱石皴,同时又有新的发展。”站在馆藏作品《云峰含笑》前,袁野将傅抱石的技法娓娓道来。他告诉记者,美术馆馆藏作品的价值重在收藏和研究,是最鲜活的“教材”,绝不仅仅只用于展示,“美术馆是有魔力的,能够让一座城变得气质斐然。”

  对市美术馆而言,将植根于乐山的嘉州画院魅力淋漓展现,正是其责任之一。在“美藏于墨”市美术馆典藏作品展中,记者看到了不少嘉州画院书画家的作品,行书行云流水,隶书笔酣墨饱,篆书力透纸背,山水画意境悠远,花鸟画活灵活现,人物画清新淡雅……充分展示了“嘉州画派”用笔概括、生辣朴茂、水墨丰盈、色彩饱满、大开大合、明快大气的艺术风貌。

  2020年7月,为纪念嘉州画院建院40周年,市美术馆承办了“纪念嘉州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共展出嘉州画院120余位画家的160余幅作品,包括国画、书法、油画、水彩等门类,集中展示了嘉州画院书画家的精神风貌。“多年来,嘉州画院的画家以笔墨描绘嘉州丰富的自然及人文风貌,深入峨眉山、罗城古镇、罗目古镇等景点和峨边、马边、金口河彝族地区采风、写生,创作出生动的佳作,使外界对乐山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以及嘉州画派的绘画艺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袁野表示,未来,市美术馆将继续在馆藏作品的收集上再接再厉,为城市打造更好的艺术氛围。

  本文图片由市美术馆提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美藏于墨 一次艺术的“深呼吸”
第30届书博会 将于7月在山东济南举行
记录大凉山的脱贫故事
大山装进回京的行囊
公益广告
乐山日报文化02美藏于墨 一次艺术的“深呼吸” 2021-05-02 2 2021年05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