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
讲述中国脱贫故事~~~
~~~
《乐山城记:一座古城的生命史》连载~~~
~~~
     
2021年03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蜀
“新原始绘画”的表达者
张波
陈蜀创作中
陈蜀“茶馆系列”
陈蜀“牛年‘惑’系列”
陈蜀“古镇系列”

  ■记者 张波 文/图

  2021年新春,艺术家陈蜀用两周时间创作了一幅牛年新作,画面中牛与牛仔等元素的复杂组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陈蜀今年57岁,乐山人,他采用油画的风格表达川西人物风俗,并以刮刀等各种工具进行创作,不仅将人物的独特韵味表现出来,而且色彩更加斑斓,牢牢抓住了观赏者的心。陈蜀也被誉为“东方表现现实主义画家”和“新原始绘画的创始人”。

  打破界限 技法多样不拘一格

  近日,记者来到中心城区嘉电花园小区,这里有陈蜀的画室。“古镇系列”“茶馆系列”“惑系列”作品摆满了房间,画面中的人物,既是个体也是群体,画家在个体或群体中极力挖掘人性中最朴素、最本质的生活态度和理想。

  陈蜀向记者介绍,童年时期,他随从军的父亲前往西藏林芝生活,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兴趣,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回到乐山后,他对舅舅从事的广告设计痴迷不已,家中的瓶瓶罐罐成为他信笔涂鸦的参照物。

  1982年,退伍后的陈蜀回到原五通桥区发电厂从事热工仪表工作,期间他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尤其喜欢绘画。在绘画题材上,陈蜀没有刻意选择画什么或不画什么,而是一旦对什么有了感觉,立即进行创作,风景、人物、静物、动物……只要陈蜀觉得内心受到触动,就会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

  陈蜀对艺术的热爱越来越强烈。喝茶的时候,听音乐的时候,与朋友聊天的时候,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只要灵感来了,他就马上拿起画笔。“创作材料自然也是自由的,纸本、木版、油彩、水彩、水墨、彩墨等,什么时候有状态了,什么材料顺手,就用什么材料进行创作。”陈蜀笑言。除材料外,陈蜀在作品形式、技法上不断进行探索,通过画笔、刮刀等工具打破时空界限,形成视觉冲击力。

  还原现实 将真挚情感融入绘画

  “我写小说、写诗歌,搞摄影,也制作雕塑……”陈蜀爱“玩”的性格让他的作品不仅仅拘泥于工匠单一式的艺术表达,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他的作品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新原始绘画”。

  比如“古镇系列”,陈蜀将画笔对准坐在凳子上戴着老花镜刺绣的太婆、坝坝宴中忙碌或悠闲吃喝的人群、躺在竹椅上抽旱烟的老者……他把艺术的形式还原给现实生活本身,提升了艺术作品表达人性精神的穿透力。

  比如“茶馆系列”,陈蜀勾画在茶馆里为茶客掏耳朵的“舒耳郎”;一边跷脚扯贰柒拾、一边喝茶的男人;在喝茶中闲聊趣事的那些人那些事……作者将对生活的真挚情感生动地投射到茶馆中的小人物身上。

  而“红色系列”则以西藏人的肖像和群像为主要题材,作品展现了陈蜀对西藏文化和自然的热爱,是画家对童年珍贵记忆的“留影”。

  “惑系列”,则更加天马行空,人与物的复杂组合中,展现的是人内心纷乱的情感世界,也给读者留下更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考。

  “除了系列名字,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没有单独名字,读懂或者理解作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陈蜀说,他只是把自己对当下社会的一种感觉用绘画表现了出来,比如这幅“惑系列”的牛年作品,他希望的是疫情早日结束,人们能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无中生有” 与内心的“深度对话”

  近年来,陈蜀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先后在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展览。

  知名策展人惠书文说,陈蜀的艺术风貌有着非学院派体系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厚重感和朴实感,变量感的体现源于他内心对成长环境和社会变迁的一次次深度对话,没有清晰明了的白纸黑字,但留下的却是一场已然被世人、社会淡忘了的平凡的过往之境。在面对当下人类所处的严峻的自然和人文生态问题时,他不遗余力地通过作品直视现实生活环境。

  油画家李猛说,陈蜀的作品语言充满了原始古朴的意味,既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又有奇特的装饰美感;在色彩运用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主张“无中生有”的色彩观,把世间万般色彩提炼出来,用少有的几种彩来表现世界的万色,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自然,但又有人为美感的痕迹。在他的眼里,绘画是一种用来沟通的语言,是自己的一个梦想,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另一个自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陈蜀 “新原始绘画”的表达者
报告文学《走向乡村振兴》出版
河北鸡泽出土明清石碑
从书院到学校
公益广告
乐山日报文化02陈蜀
“新原始绘画”的表达者
2021-03-07 2 2021年03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