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硕
1946年5月,嘉州公园管理所正式撤销,并入民众教育馆。然而,民众教育馆又没有马上接手。因此,整个1946年,嘉州公园所有员工的薪金、修理中山堂桌椅电灯墙壁的钱,都由余品璋私人在外拉垫。直到1947年,民众教育馆真正接手了嘉州公园后,县政府才拨款归还了余品璋。
在这样的情况下,嘉州公园的面貌可想而知。1946年6月12日,《诚报》报道:
“嘉州公园经嘉峨师管区及青年团整理后,稍可供游人休息。近因嘉峨师管区结束,无人照顾,种植之菊花园圃荒芜枯萎,场地无人扫除,狼藉不堪,乃至公园门首堆有垃圾几处,数日来清洁夫竟置之不理,希有关当局加以注意云。”
“师管区”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建立的掌管兵役和国民军训的机构,抗战胜利后,恢复军师团三级管区制度,师管区有所调整。由于抗战时期独特的军事管理制度,嘉州公园管理所有可能在某段时间内由嘉峨师管区掌管。师管区结束,公园管理所也就被要求撤销。公园这样的机构,所费甚多,收入又少,1946年经费预算也没有,乐山民教馆自然不愿意接过这个烫手山芋,这样才造成管理的拖延。
1947年,民教馆接手公园后,荷花池早已淤积,亭子也朽坏了。民教馆打报告申请清淘和修补费用,乐山县县长王运明要求民教馆“造具预算呈府再夺”,可见县财政的捉襟见肘。为了筹措公园管理经费,民众教育馆打起了自办茶园的主意,拟将公园原有民众俱乐部改为乐山县民众茶园。1947年1月,民教馆向县政府借拨办理茶园的周转金。县政府却批复:“周转金自行设法。馀备查。”民教馆继续呈请,县政府只得将球踢给县参议会,请参议会讨论。县参议会函复:“事尚可行,已提交第五次大会复议。”直到5月,县长王运明才最终请四川省乐山县税捐稽征处办理经费。
1949年后,新政府接手了各地的民众教育馆,将之改造为人民文化馆,从事革命宣传和群众文艺建设工作。嘉州公园则经过了不断维修、改建、扩建,部分仍做公园,另外还兴建了灯光球场等设施,还一度收进虎、豹、岩鹰、娃娃鱼等动物。公园于1982年改名“乐山市人民文化宫”,于1987年再改名“乐山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在嘉州剧场右侧兴建了“宫中园”,新添了许多儿童游戏设施,逐步变为儿童乐园。文化宫变为集图书室、展厅、棋室、茶座、台球室、舞厅、健身房、屋顶花园、灯光球场、儿童乐园、影剧院、水榭长廊、樱花园于一体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尽管形貌、建筑、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此处作为现代公共文化空间的性质仍然延续了民国传统。
嘉州公园内的重点建筑是由原嘉定联中礼堂改建的“中山堂”。如果说嘉州公园是乐山城的文化活动中心,那么中山堂就是中心的心脏。该礼堂为木结构二层建筑,楼下周围有回廊,正门匾额上刻“中山堂”三字,楼上正中匾额刻“民族精神”四字。
1938年,中山堂改建“民众电影院”,封闭大门,安置银幕,主席台改装为包厢座,四周窗户用蓝纸密闭。初次上映的电影为《红楼梦》,该次售票收入作为民教馆救亡宣传团乡村轮回宣传的费用,人们皆踊跃往观。
在1939年的“八一九”大轰炸中,中山堂损毁严重。1942年,筹划将木结构的中山堂拆除,新建砖木结构之中山堂。此事为全城大事,《诚报》全程报道了筹备过程。8月26日,乐山各界在洙泗塘谢勖哉公馆讨论中山堂修建办法,成立了乐山各界建筑中山纪念堂筹备委员会,将木业公会主席欧阳里仁、砖瓦业公会主席钟醒帆纳入委员会中,协助建筑事务,推举同盟会元老、学者陈珩伍总揽全局。
因为大部分经费无着落,《诚报》在9月中旬的报道上呼吁“各界慷慨解囊,共襄盛举”。县政府规定公园内所有茶馆、相馆、笔店等由公园管理处收回自营,用自营的盈余来弥补中山堂建筑费用。筹委会在报上刊登《乌木标卖启事》,将拍卖乌木的22540元充做费用。又有邑人蒋焕廷捐款10000元。
1943年2月21日,中山堂整修举行破土典礼,行政专区专员、驻军司令、乐山县领导等一干政府官员,及多位本地士绅到场。工程于5月13日正式开工。此次修建,缺钱缺料,只好又拆卸福泉门和马房两处砖石,地方企业嘉华水泥厂还捐赠了部分水泥。
1944年,中山堂落成。修好的中山堂仍旧用于举办展览、放映电影。杨静远日记多次写到中山堂的展览活动:中山堂举办赵少昂和黎雄才的画展,“赵的画非常好,有气氛,我们都认为几张桂林山水和鱼最好。他是用西洋画的方法来画国画”;关山月在中山堂办画展,“关山月新近从西北回来,画了许多大漠风光,有几幅祁连山牧场的画我最喜欢”。据武大学生孙法理回忆,武大工学院学生凌霄还在此办过个人蝴蝶展。1945年抗战胜利,美国新闻处成都分处电影队借中山堂放映有声时事电影,庆祝胜利。中山堂增添了乐山城的文化氛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