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一群文创青年的追梦之旅
~~~
~~~
《乐山城记:一座古城的生命史》连载~~~
~~~
     
2021年01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山城记:一座古城的生命史》连载
丁东,丁东
邱硕

  ■ 邱硕

  在明月湖东边不远处,有著名的丁东院和方响洞,《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等宋代地理志都有记载。丁东院(又名广福院)是一座寺院,因丁东水而名,这股水流淌在寺院的一个洞穴中,“泠然如环佩声”,所以用拟声词“丁东”命名。丁东之名本来浑然天成,但黄庭坚却嫌不雅致,更名为“方响洞”,还作诗记录:“古人题作丁东水,自古丁东直至今。我为更名方响洞,信知山水有清音。”方响,是发明于南北朝时期的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形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方响常用于宫廷燕乐,演奏的时候,用小铁槌敲击,声音清浊不等。黄庭坚用“方响”命名泉水,确实别致了许多,但对于民众来说却过于生疏文雅,因此民间仍然坚持使用“丁东”或“叮咚”,直至如今。郭沫若在《丁东》中也认为方响“那样的名称,那有丁东来得动人呢?”

  方响洞自然也吸引了爱游玩的陆游和范成大。陆游倾听洞中清如金石的泉滴声,还汲丁东泉水煮峨眉雪芽,与同僚何预、蔡迨一起品尝。范成大则更有一些怀疑精神,他“静听洞中,时有金玉声,琅然清越,不知水滴何许作此声也”,思考着水滴在洞中何处竟能发出清越的金玉之声。他还写下《戏题方响洞》:“隔凡冰涧不可越,众真微步壶中月。徙倚含风玉佩声,何须听作蕤宾铁。”“蕤宾铁”是方响乐器上的铁片,范成大嫌黄庭坚的方响比拟不够空灵通脱,把这佩玉之声比作神仙们轻步神界与俗世间的冰涧而发出的声响。范成大的想象自然更加脱俗。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说:“昼挹天光,夜承星露精华不散,灵气尚存,水声丁东如琴。”丁东之声更被解释为承天地日月之精华而成的了,神仙洞府的道教信仰使丁东水从一般泉水升华到了神仙圣水。

  到清代,丁东泉渐渐衰落。清初文学大家王士祯早年便听说丁东院的美名,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游览嘉州时,便特地来寻访丁东院,所见之景却令他大失所望。他写下《入嘉州问丁东院无知者,过高望山趾废寺,郑生曰:“丁冬寺也。”访方响洞尚存,感而赋诗》,从诗题即可知闻名遐迩的丁东院早已废弃。诗中说“山水清音空复在,劫灰残烧自生哀。井栏僧汲稀铜钵,石甃秋深长绿苔”,丁东泉也早已由洞变为井,不复有佩环清音,井甃上遍布绿苔,说明已长期无人问津。浙江钱塘人许第在嘉庆八年(1803年)寻访丁东泉时,已经怀疑方响声存在的可能性了,“蕤宾铁可疑,丁东不知处。”同时代的邵钧也写到,“父老为余言,方响久已静。间或夜深时,铿尔足心领”,方响之声只有在偶尔夜深时方能听到,或者连这也只是幻觉。

  尽管水声消失,但水源尚未枯竭,丁东井一直保存。民国《乐山县志》载:“黄山谷石刻‘方响洞’三字,在文庙前,旧丁东院井侧,今院废,碑存。”这“方响洞”三字碑不见于清代前文献,大约是清代人从黄庭坚书法中辑出勒碑的。

  千百年来,丁东水不仅流淌在文人墨客笔下,还“滴答滴答”地落在乐山人的魂梦中。民国时期,丁东水是附近居民的重要饮用水源,晨昏时分,人们都聚在井旁榕树下依次挑水回家。离家数十年的郭沫若深情写下《丁东》一文:

  “我一思慕着丁东,便不免要想到井水,更不免要想到嘉定的一眼井水。

  “住在嘉定城里的人,怕谁都知道月儿塘前面有一眼丁东井的吧。井房有榕树罩荫,清冽的水不断的在井里丁东。”

  虽然丁东井早已没有丁东之声,但它在浪漫文人耳中还叮咚作响。郭沫若以丁东来象征光明世界,借此影射当时社会的黑暗。

  新中国成立后,丁东井所在街道北端移山开路,丁东井就处在了街道交叉之处,随着乐山城市的发展,此处交通流量日渐增大,1990年乐山市政府决定将丁东井迁移至月咡塘花圃内,并建一方亭围罩。丁东井移建时,只拆移了上层井圈,下层井圈就地封存。

  这次迁建还带来了一个意外成果,解决了一千年前范成大“不知水滴何许作此声也”的疑问。拆迁施工时,发现井口下层井圈石的构筑与已被拆除的上层井圈石的构筑不一致。为了弄清丁东井构筑,乐山文管部门的唐长寿、毛君云、杨德谦三人下到井底进行了勘察。勘察发现,下层井北壁下部与一座崖墓相通,崖墓墓口用条石进行了加固处理。该崖墓内壁有大量渗透水渗出,墓顶渗透水积聚下滴不断,叮咚有声。在下井东壁有一石刻题记,有“大明正德九年岁次”等字样。

  根据此次调查,学者周俊麒在《乐山古洞石刻文化》中梳理了丁东井的演变过程:丁东井前身是已经暴露的一座空崖墓,因墓顶积水下滴,叮咚有声,积水外流,故称“丁东水”,崖墓便为“方响洞”,因为积水过多难以进入,所以人们都不知道丁东声的发声之处;到明代,可能由于地面增高,取水不便,所以在水周围砌石筑井,崖墓口便在井下壁上,因此“洞”变为“井”;清代,地面进一步增高,又在原有井圈上加筑上层井圈。

  方响洞自崖墓而水井,丁东水自滴水而汇泉,丁东院自寺院而空地再街道,两千年来“丁东”的变化反映了乐山城市的沧桑巨变。如今,“丁东”仍埋在地下,等待着下一次的变幻,这次等待不知又是多少个日夜轮回了。

  (未完待续)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海棠智造
东西南北中“村晚”闹起来
南宋博物院在浙江开工建设
丁东,丁东
广告
乐山日报文化02丁东,丁东 2021-01-03 2 2021年01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