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政府,让我在家里面就可以看病!我的腿脚不便,这样子就很方便了,不但节约了路费,政府还能报销我的医药费用。真是太好了!”近日,犍为县罗城镇铁山村的李大爷高兴地对笔者说。
2013年,李大爷因中风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今年,镇政府的帮扶干部帮他申请了“家庭病床”,他成为享受“家庭病床”政策的第一批对象。犍为县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制定的十大扶贫政策化解了他的烦恼事。
与李大爷一样,犍为3万多名贫困群众的生活有了转机。目前,该县“家庭病床”的优惠政策已惠及贫困群众210人。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有序。
“因地因域制宜,因户因人施策”。今年6月,犍为印发精准扶贫行动十大政策措施。7月,医疗、教育、创业、就业等11个具体实施方案相继出台。针对因病致贫多的现状,该县创新开设“家庭病床”。对于行动不便的贫困患者,医疗扶贫上门到家,医务人员定期上门问诊,并按每月1400元的标准报销费用。
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和人力保障,设立300万元的县级专项扶贫基金,下派119名“第一书记”……犍为县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目前,全县干部、教师和医生以及重点企业干部职工已全部与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联系。
“真扶贫、扶真贫”。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该县创新“533”工作模式。抓好“个人申请、民主评议、村级初审、乡镇审核、县级审定”五个评审步骤。实现“村委会、乡镇、县扶贫办审定发回村委会”三轮公示。在“三个细节”方面,如果申请对象不会写字,由村干部代写,本人签字按手印确认,村干部全程参与,乡镇干部逐户核实。全县 37131名贫困对象被精准“锁定”。
寿保乡邓坝村的贫困户刘盛友家,最近喜事连连。村里发展荷花产业,他抛荒的3亩多地通过流转,获得了收入。趁着暑假,孙女刘春梅在村里“荷香苑”农家乐打工,领到了不菲的工资。最欣慰的是,孙女刚收到张家口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县委统战部的结对帮扶给全家带来好消息:“按照县里政策标准,春梅的5000元学费政府全额资助,另外每月可获700元生活费补助。”
通过十大扶贫政策之一的“教育扶贫行动”,该县贫困大学生可享受学费和生活费补助,由县财政兑付,最高达15000元。
情系群众,真情帮扶。马庙乡莲花池村支部书记王复刚多次来到贫困户潘福伦家中,宣传发动他种植藤椒,“老潘,你家里有劳力,只要你肯种,以后的销路算我的!”王复刚介绍,为推进产业扶贫,村里找到丹棱县的工厂发展了100亩订单式藤椒种植基地。最终,在他苦劝下,潘福伦家的3.5亩土地平整翻新,准备种植藤椒了。
产业帮扶为主,物资帮扶为辅。犍为县通过扶贫对象、村组干部、乡镇、帮扶单位四方共同研究制定“量体裁衣”“扶心扶志”式的个性化帮扶措施,确保了“五个一批”帮扶措施落实落地。目前,全县已向贫困户发放粮食15.2吨、化肥31.6吨、鸡苗(仔)1.5万只、鸭苗5865只、猪仔和羊仔863只、现金7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