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通常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下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其具有调节径流、提供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作为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当前,我市小流域现状如何?记者日前进行了调查。
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我市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市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6条、约占全省的1/25,除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外,境内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27条,主要包括“七河一溪”。
然而,由于多数中小河流枯水期来水量小,加之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和生产生活垃圾排放倾倒入河,导致部分小流域常年处于污染状态,个别河流污染问题已非常严重。调查显示,目前,我市未达到三类水质标准的中小河流有9条、占1/3。
此外,我市部分中小流域还出现生态功能退化迹象,个别河流生态流量锐减,河道甚至已经干涸;个别流域鸟类和水生生物活动减少,沿岸植被覆盖面积缩减。如果再不重视并加以解决,长此下去,我市境内的部分河流将难逃“消失”的命运。
“如今,小流域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乐山作为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对群众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严重制约了全市转型升级、美丽发展和全面小康。”市环保局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科科长周红表示,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人为活动对小流域产生的影响日益明显,这也要求对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刻不容缓。
市民对环境问题关注度增高
“前几年,我们可以在家乡的水库里清洗衣服、游泳,但随着现在交通逐渐便利,很多城里的客人来我们水库钓鱼时带来很多垃圾,譬如口袋、塑料、金属等。这些难以分解的垃圾布满河滩,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健康。”家住市中区全福镇的张女士,提及自家附近的龙头沟水库时十分难过,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派工作人员把水库里的垃圾清理干净,同时多树立一些环保标识。
当前,社会各界环保意识正不断“觉醒”,群众强烈期盼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市网络舆情中,涉及小流域污染问题的帖文分别为26件和22件,占环保领域舆情的17.3%和15.7%。
记者翻阅了“海棠社区”不少网友关于河流污染的反映,各个区县的环保部门大多进行了较为详细认真的回复。然而,由于部分小流域污染问题积弊较深、成因复杂,故距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周红表示,小流域治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这项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及群众的共同努力,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确保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