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梦都没想到这里会修起这么好的公路,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感谢共产党!”12月13日,80岁的费农全看着屋外沿着山间盘绕而上的水泥路激动地说道。
费农全所在的向阳村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苏坝镇,是一个彝、汉、苗聚居村落,全村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525户1552人。
今年12月初,向阳村新建的3条通组及便民道路全部完成硬化,为该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改变不止于此。近年来,向阳村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东西部扶贫协作”“峨眉山市对口援彝”的倾情帮扶下,知感恩而自强,苦干实干,狠抓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村庄面貌进一步改善,乡村振兴基础全面夯实。
■ 张华钦 邓忠平 记者 甘国江
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夯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向阳村,村党支部无疑就是这个加足了马力的火车头。
“基层党组织是地方发展的主心骨,村干部不仅要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更要有知识、有能力、有眼界,才能带领群众在地方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向阳村党支部书记李蓉自上任以来,把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作为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她带领村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敏锐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实有力,方向准确。同时建立农村家庭能人3本台账及村级人才库,落实“党员+家庭能人+农户+特殊群体”带动致富发展模式,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原来我们住的都是土胚房,有的还是草房。这几年,在好干部、好政策的帮扶支持下,我们都盖起了新房,生产生活条件也好了。这些变化,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谈起村里的变化,向阳村村民李洪金感慨万千。
近年来,向阳村先后累计争取各类资金5000万元,新建通组道路15公里,硬化道路32公里,实现全村9个村民小组均通硬化路;整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新建三格式户用化粪池200余个,彻底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新增垃圾收集箱80余个,实施垃圾清运,改善了人居环境。
此外,该村建成苏坝镇2021年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联建联创项目,茶果产业园观光走廊、凉亭、木质栈道、成品网红景观梯等亮点项目;依托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打造村级“励志石刻”,增设漫步道、观光走廊相关附属设施,农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模式雏形初显。
强村富民产业做大做强
“地方要发展,产业发展是基础。为此,我们把地方产业发展作为带动地方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新增产业门类,同时细化举措,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李蓉介绍,发展产业,让村民富起来一直是村组干部共同的理想。
近年来,向阳村新建产业路6条14公里,引导群众继续发展壮大茶叶、水果产业。目前,全村拥有茶园3000亩、果园2300余亩、人工林5000亩,成为位居全县前列的集中连片的茶果林产业区。发展村级产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8家,茶叶加工厂5家,养殖场3家。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新建占地5000平方米的仿生石蛙养殖场,配套相关附属设施,目前已开始运营,预计2022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12万元,2024年将超过16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有到强。
“我们将全力构建干群同向发力的创业大环境,全力打造‘民心向党·幸福向阳’靓丽名片。”谈及未来,李蓉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