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人物名片
黄兰黎,1955年生于四川乐山,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乐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乐山大佛书画院会员、乐山市书画艺术研究院会员。师从书法家伍中一,其作品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展出。
勤奋不缀 笔墨生香
在黄兰黎心中,习练书法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自小与书法结缘,参加工作后,开始钻研历代书法,认真临习魏碑,进而深入学习欧阳询、颜真卿、米芾、赵孟頫、苏东坡以及“二王”等历代名家书法。黄兰黎尤其喜欢“二王”,在习练书法的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要创作出上乘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有极高的悟性,认真临习名家碑帖,还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于是,他将“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作为座右铭,笔耕不缀,立志追求书法“离形得似,书家上乘”之境界。
或许是喜欢临习碑帖的缘故,黄兰黎的书法给人以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观其节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名句,起首 “天”字,以浓墨行笔,以隶书典型笔法“蚕头燕尾”式开笔,为全篇打下了遒劲稳健的基础。而“也”“苦”“其”等字在创作时,则以或粗或细的笔法穿插其间,形成粗细有致、转承流畅、起行灵活的笔法。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皆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有楷书的正方稳重,也有横势扁方汉隶所具有的雄阔严整,而又不乏舒展灵动的气度。整幅作品大气稳健、秀丽端庄、方劲古朴,不失为一幅难得之佳作。
观黄兰黎四尺对开横幅书法作品《从善如流》,运笔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而又不乏平和自然,横、竖、点、折在侧锋与中锋的转换中,凸显出浓浓的书卷气。其草书《云水禅心》真正做到了笔随心动、笔断意连的艺术境界,而《生态宝五·鱼米之乡》《居雅兰香》《锲而不舍》《金石为开》等书法作品,或秀雅内敛、错落有致,或丰腴舒展、古朴劲美。
潜心钻研 硕果累累
黄兰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师从书法家伍中一。擅长隶书、小楷、草书的伍中一,非常喜欢黄兰黎认真研习书法的态度,毫无保留地向其传授书法创作经验。督促学生刻苦习练书法的同时,伍中一认为,一定要博览群书,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并反哺到书法创作中,让书法作品更有张力和艺术魅力。黄兰黎回忆,伍先生不仅博学,还非常幽默。记得有一次他写一个四尺整纸的“虎”字,结果写的过程中笔头突然脱胶,当时的他尴尬极了,而伍中一却不慌不忙地说:“现在你们知道什么叫力透纸背了吧?”只这一句话,把现场的人都逗笑了。黄兰黎师从伍中一时,他总是谦虚聆听老师的教诲,潜心钻研临习,逐渐形成了中锋、侧锋互用,笔势连贯,点画间相互呼应,笔力劲健、自然含蓄的特点。
黄兰黎热爱公益事业,时常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慈善公益组织,以善举回馈社会。几十年如一日的习练深耕,黄兰黎书法成果丰硕,作品参加全国比赛屡屡获奖。2007年获首届“中国画·画家乡”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获第三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铜奖,作品入选《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2017年在深圳图书馆举办六人书画展。不仅如此,他的作品还走出国门,在“国粹全球文化艺术巡展——澳大利亚站”活动中荣获“铜奖”。
黄兰黎说,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一定要传承弘扬书法艺术,让这一艺术瑰宝大放光芒。当下,艺术工作者要认真践行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强烈需求,积极送书画下乡,以文化惠民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