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棠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可居无竹
王中平

  ■ 王中平

  苏轼喜欢竹,是爱竹子的高尚品质。父母喜欢竹,是喜欢竹子的实用。我喜欢竹,是因为竹子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老屋周围,父亲没有种花,也没有栽种其他树木,只种竹子。其种类有水竹、斑竹,如今又栽上了楠竹,一年都郁郁葱葱,四季常青。

  父亲种竹,是因为家庭的好多生活用品和农具都离不开它,如箩筐、背篓、簸箕、筛子、竹席、筷子、筷笼等,就连捆扎用的绳子也是竹篾条。

  闲时,母亲就对父亲唠叨,说家里的筷子和筷笼该换了,背篓也没有了。父亲听后把柴刀磨亮,去屋后转一圈,便砍回一根竹子。父亲手巧,要不了半天时间,筷子和筷笼就做好了。下午“架篾”编背篓。“架篾”,老家的俗语,就是用竹篾条架好背篓的框架,然后开始编制,如今引申为排头、开始的意思,足见竹子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要是哪家没有竹子,就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想方设法都会在自己的院子周围栽上一些。我结婚后,父亲特意给我种了好多株竹子,叫我好好看管,别让竹子枯萎、长虫。不过,竹子生命力极强,一般是不会长虫,也不会枯萎的,除非遇到严重的虫灾和干旱,才会影响竹子的生长。

  我爱竹。儿时的清晨,晨曦轻洒,穿过竹林之间的缝隙,一道道霞光照在竹上。毛毛虫懒洋洋地移动着身姿,似乎还在睡梦中;甲壳虫则焦急地四处乱窜,睡眠了一整晚早已饿坏,迫不及待地四处寻找食物。一团团雾气慢慢在竹林中散发开来,形成一个个光环,如梦如幻。竹林里,空气清新,成为我读书最理想的场所。朗朗读书声飘荡在竹林上空,引来各种鸟儿,叽叽喳喳在竹林之间来回飞翔,鸟的叫声和我的读书声互相交织,场面十分热闹。此时,竹子是我最忠实的听众。

  竹林里的朗朗读书声是一位少年对知识的渴求。十年寒窗苦,竹子一如既往陪伴我的每个早晨。它静静地倾听我的读书声,见证了我对知识的追求、成功与失败,还有喜怒哀乐。十载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它默默地用清新的空气滋养着我、守护着我。“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生命力顽强,不畏严寒,不畏狂风暴雨,其品格让人钦佩。

  如今,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去竹林里走一走,雨后的竹林又是一番美景。竹子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更加从容、洒脱,更加清新自然,竹弯而不折。残留在竹叶的雨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如一颗颗夜明珠悬挂在碧绿的竹叶上。行走在竹林里,时不时会有雨珠滴落在头上,让混沌的脑袋突然清醒,犹如脱胎换骨,摒弃了一切思想杂念。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喜欢竹,是爱竹子的高尚品质。父母喜欢竹,是喜欢竹子的实用。我喜欢竹,是因为竹子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采采卷耳
边城写意
清风徐来走彝寨
雨后小巷
马脑村故事
我的学生廖东元
不可居无竹
草木缝隙里的记忆
乐山日报海棠03不可居无竹 2022-11-13 2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