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祝贺
日前,全国“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举行。
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宣传活动聚焦相关重点人群,宣传金融常识与金融风险提示,进一步贴近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本次金融知识普及月的主题是面向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宣传基础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技能,深入开展风险提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
通过宣传活动,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倡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科学理财和合理借贷,推动金融健康社会共建。引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自觉抵制网络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具体来看,此次活动有六个方面重点:一是注重提升金融素养,宣传普及金融消费者生产生活所需金融知识;二是倡导科学理财和合理借贷,帮助金融消费者守住“钱袋子”;三是聚焦重点人群、金融常识、热点问题、跨越数字鸿沟等,贴近社会公众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四是提供专业、便捷的投资者教育服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五是争做金融好网民,共建网络美好精神家园;六是强化金融风险提示,识别、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关于宣传对象,此次活动聚焦重点人群,围绕“一老一小”、新市民等,分层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同时,银保监会积极引导银行业、保险业聚焦热点问题,针对非法吸存揽储、养老领域金融诈骗、电信诈骗、非法代理维权等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稳定安全的行为加大风险提示力度。
科学分辨金融产品真伪
近年来,随着群众财富的日渐积累,金融消费者投资理财需求与日俱增。但“如何分辨金融产品的真伪?”“有没有便捷可靠的查询方式?”“遇到金融骗局如何维护权益?”等问题仍是广大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针对金融产品真伪的辨别,相关部门为金融消费者总结了一套防金融诈骗的小贴士,即“一看二问三查四不要”:
“一看”就是看理财收益率和存款利息是否合理。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二问”就是当遇到金融方面的疑惑时,要问正规的金融机构,或者问金融监管部门;
“三查”就是查金融机构是否有业务资格执照,查金融产品是否合规,查金融广告是否违法违规;
“四不要”就是不要轻信不明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关于金融产品的查询方式,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对金融产品进行查询。例如,通过中国理财网可以查询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通过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公示页面可以查询各类基金管理机构及产品的基本信息。通过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或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可以查询相关保险产品信息等。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诈骗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受害者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留存好报案凭证,并及时向相关金融机构寻求冻结账户等帮助。不要盲目相信高收益和一夜暴富的神话,牢记要选择正规渠道和产品,坚决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新规将至
此外,记者注意到,此前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据悉,相关部门前期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正在根据收集到的社会各界反馈意见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预计年内印发出台。
据了解,《管理办法》是银保监会在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制定的基础性、综合性文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保护的体制机制作出规定;二是从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信息安全权等八项基本权利入手,全方位规范银行保险机构的经营行为;三是对银保监会和派出机构的监管措施和依法处罚、行业协会的工作职责作出规定。
此外,《管理办法》也体现了一些特点:落实同类金融业务适用相同监管标准的原则。比如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的同类业务适用相同监管要求等;落实强监管、严监管的原则,突出对违法违规等机构和人员的问责;强化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乱象和突出问题,对有关乱收费、霸王条款、不当催收等问题的治理作出了规定、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