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
市人民医院:~~~
市中区人民医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权威专家解读第九版防控方案
中国疾控专家:~~~
~~~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天气,小心热射病
戴余乐

  ■ 记者 戴余乐

  “出门5分钟,流汗两小时,真是热死人了。”在持续高温闷热天气里,这句话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殊不知,有时玩笑话也会成为现实。近段时间,省内各市(州)相继出现热射病人,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也发生多起。什么是热射病?该如何预防呢?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采访。

  热射病是中暑的最高级别

  “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熊伟介绍,临床上,热射病的病死率能达到70%—80%。

  热射病典型症状就是患者的核心温度升高大于40℃,而且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精神状态改变、昏迷、抽搐等,还会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通常情况下,引起热射病主要是由于高温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引起产热过多,而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而导致的。所以热射病又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两种类型。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如何预防中暑

  熊伟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要避免长期待在酷热的地方,应尽量待在阴凉通风处。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12点—16点工作;定期或入暑前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基础慢性疾病;避免突然从较低温度的空调房间到室外高温环境,或者从高温环境迅猛回到空调开得较低的室内;多喝水,每天至少2—3升水,最好是温热或常温的白开水;每日膳食中适当补充热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要贪凉吃太多冰镇饮料、水果、冰品;穿宽松、透气的衣服。

  对于小朋友和年老体弱者,要尽量待在室内,利用风扇、空调保持凉爽环境;不要穿过多衣物,穿浅色、宽松的衣服;如果需要外出运动,避免在湿热环境里剧烈运动,外出戴遮阳帽或打伞,尽量选择阴凉通风的场所运动,在运动前补足水分;不要将小朋友留在密闭、没开空调的汽车里面;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控制好基础疾病,天气太热建议少出门。

  对于怕热的孕妇、产妇,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在适当范围,其实孕妇基础代谢比普通人更快,比普通人更怕热,所以千万不能“捂”。而对于刚刚生完孩子还在坐月子的产妇,在高温天气下可以吹空调、吹风扇,但要注意不要对着出风口;产妇也可以洗澡洗头,夏天坐月子期间更要注意卫生,需要勤洗澡洗头。

  预防急救缺一不可

  熊伟介绍,一旦发现有人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嗜睡、惊厥、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呼吸浅快、脉搏快而无力,甚至出现休克,需立刻转至阴凉通风处,脱掉所有衣物;并迅速给病人降温,可通过凉水浸泡四肢、淋浴等方法,也可在额头、腋下、大腿根等处放置冰袋降温。昏迷了喊不答应的病人千万不要喂水,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另外,热射病虽然凶险,但也不是瞬间就会患上,而是有一系列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即一开始的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最后才是重症中暑。也就是说,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置和治疗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热射病的发生。一旦发现中暑,应立即让中暑者脱离高温环境,全身物理降温;如果中暑者是清醒的,可以喝点清凉的糖盐水;如果中暑者已经晕倒,需立即拨打120;如果中暑者没有反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会心肺复苏的市民可以开展急救。

  很多市民认为,中暑后可以“掐人中”,喝藿香正气液,在额头、太阳穴抹点清凉油,但事实上,“掐人中”主要在于让人苏醒而不能缓解中暑症状;而喝藿香正气液、在额头、太阳穴抹清凉油的作用更多在于中暑发生前的预防,而不是中暑后的治疗。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健康
   第04版:时事·广告
   第05版:中缝
高温天气,小心热射病
以清风正气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
不准自行出台 进口非冷链物品加严管控措施
更加科学精准防控疫情
奥密克戎BA.5亚分支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广告
乐山日报健康03高温天气,小心热射病 2022-07-19 2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