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育才
步入凌云山道,隐入森林之中,拾阶而上,山壁飞泉,哗哗有声,点点珠玉,溅到身上,带来飕飕的寒意;道旁绿绿苔衣,渗出壁水,给炎炎盛夏带来沁心的清凉。
小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乐山大佛的故事,打那以后,我对乐山大佛就十分向往。长大后,又在电影电视,美术摄影,文学诗歌中不时看到世人对乐山大佛的礼赞——“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它在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三江交汇处端坐千年,至此,我对乐山大佛愈加崇拜,常在梦里狂游乐山。
退休以后,移居成都,在北斗导航的指引下,我下高铁,坐游艇,向三江交汇的大江驰去;依栏槛,抬望眼,远远眺见蓝天之下,那翠绿如玉的凌云山脉似一巨大的天然卧佛,它睡得舒坦而酣畅,卧佛的中心有个红点,随着游船的靠近渐渐变大,那就是依山凿佛的凌云丹崖,原来乐山大佛就在天然大佛的怀抱之中,这就是“佛在心中,心中有佛”的奇观,令我的心激烈地跳动。忽见船头的江水变成青黄两色,如泾河渭水一样分明,原来大渡河、青衣江流域土质色红,岷江流域土质色青,这使我想起“一条青龙和两条黄龙打架”的神话来。那一点“红”渐渐放大,如特写镜头慢慢推近,雄伟的弥勒佛终于呈现在我的眼前,那与山齐平的大佛,足踏三江,临河危坐,远眺峨眉,一派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度。大佛两侧各凿一尊护法天王,天王两侧,是数百龛上千尊群佛汇成的画卷长轴,呈现出一派祥和脱俗的佛国气象。船到这里减速,但我还是希望那船慢些走,我要把这神圣的景色看个够。
游艇缓缓游过,渐渐远离,慢慢靠岸,走马观花的游客,虽远未满足双眼的渴望和心灵的饥馋,也只得弃船登山。但见路边人物熙熙,店铺攘攘,晃如梦中,导游说这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上有凌云寺,东坡亭,灵宝塔,尔雅台,乌尤离堆,三龟九顶城炮台等历史名胜,大佛雄奇为世界之最,三江合一乃天下奇观,丹崖翠壁,晨钟暮鼓,身临真山真水,意浸诗情画意,给忙碌中的红尘俗心,找到入禅的精神栖息。
步入凌云山道,隐入森林之中,拾阶而上,山壁飞泉,哗哗有声,点点珠玉,溅到身上,带来飕飕的寒意;道旁绿绿苔衣,渗出壁水,给炎炎盛夏带来沁心的清凉。一路上的名人题咏不绝于途,临崖便是东坡亭,乃苏学士饮酒作诗处,坐在亭里,细细品味摩崖诗刻,钟磬余音绕山,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江流有声,日月虚渡……
登上山巅,见一禅院,便是凌云寺了,规模宏大,极其奢华,画梁雕栋,佛像金装,香火旺盛,其联曰:
何人汇三水清源将一己尘心尽洗;
此处开千秋净域渡众生觉岸同登。
又曰:
一寺镇三江但看潮起潮落,
九峰朝万佛任随云卷云舒。
寺左乃海通和尚的白玉雕像,旁有一碑,记其造佛的事迹和传说。
大佛之首就近在咫尺,头上螺髻,层层排排,历历可数,个个硕大如深海巨螺。为防雨雪侵蚀佛体,其髻、胸、手、耳之间,胸左与臂右皆有水沟相连,双耳之畔,背侧两端,各有洞以排水、隔湿、通风。俯瞰大佛脚下,游客如蚁,蠕蠕蠢蠢。
谚曰“大佛洗脚,乐山洗澡”,水涨到佛脚平台时,兆示着险情的到来。2020年8月18日,强降雨后,洪峰过境,大水淹至佛脚平台,洪水倒灌乐山城,很多楼房一层进水,武警官兵驾橡皮船在大街小巷救援。直到后来水位渐降,佛脚渐露。
站在山巅,俯视三江,日光下,“两黄一青”的江面黄金滚滚,翡翠沄沄,群鸥集翔,紫燕穿飞,却见波浪之间,红色点点,那是“乐山游协”会员们举行“乐山乐水”游泳锦标赛。放眼远眺峨眉仙山,一派朦胧,伸入天际,白蛇传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又勾起我登临峨眉的狂想。
如蚁的游客沿着“丹崖栈道”蜿蜒下行,向大佛脚下曲折爬动,那栈道凿在悬崖峭壁之上,下面是汹涌澎湃的大江。九曲十八弯后,来到大佛脚下,原来游客们的头颅,却高不过大佛脚下的平台,衬得凡人何其渺小。举头仰望他那宏伟规模和精神气象,但觉万灵云集,祥和宽洪,又有千斤压力,万钧气场。若说河南中原大佛,洛阳龙门大佛,山西云岗大佛,江苏灵山大佛属工笔摩崖写意的话,那么乐山凌云大佛,则是粗犷豪迈、大朴不雕的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