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
~~~
长篇小说《北京到马边有多远》连载~~~
~~~
     
2022年06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长哲的“摄影人生”
杨心梅
1975年秋,竹公溪。方长哲 摄
方长哲和小朋友分享摄影作品
1955年秋,乐山城区一角。方长哲 摄

  ■ 记者 杨心梅

  5月25日,还有两个月就将迎来84岁生日的乐山摄影人方长哲溘然长逝。5月29日,方长哲爱人李惠宁用浸满悲伤的文字记录老伴生前几天的生活印记,借此送别爱人、通报亲友——

  “你拄着拐杖从客厅窗户走到饭厅,穿过走廊,迈步前行……上了十级台阶,下了十级台阶。接着,又下了十级台阶,上了十级台阶……那上上下下四十步台阶,彰显着你顽强的生命力!有尊严地活,有尊严地去!”

  平凡中来

  1938年,方长哲出生在峨眉山市九里镇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他之下还有两个弟弟。1951年,13岁的他因家庭变故,被迫在只念了一年初中的情况下退学,迫于生计进入中心城区一家名叫“晨风”的相馆做学徒。

  从“晨风”起步,自此乘风而上,方长哲与摄影一辈子的缘分就此结下。

  “老方于我亦师亦友,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整夜睡不着觉。”同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方长哲为多年挚友的罗铸鼎告诉记者,他与方长哲结识于方长哲在相馆时期,“后来他到了文工团、文化局,虽然工作职务在变,但对摄影的热情从没减退。”

  一件轶事可为之佐证:1952年冬,方长哲回到家乡看望父母兄弟。冰天雪地、寒风嗖嗖,他看着两个弟弟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棉衣,形同乞丐,便为他俩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46年后,同样是冬天,他在同一地点为两个弟弟又拍了一张照片,此时的弟弟们穿着合身暖和的军大衣,微微带着笑意。

  后来,方长哲将照片合为一组,取名《从困苦岁月到幸福晚年》,投稿并入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等机构主办,并在炎黄艺术馆展出的“百姓百年”首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成为中国百年沧桑巨变的一个见证。

  岁月留真

  在相馆当学徒期间,方长哲对各种相机的使用技术逐渐驾轻就熟,却依旧没忘记继续深造。通过刻苦自学,1956年秋天,他成功考上峨眉师范学校。

  1959年临近毕业分配时,方长哲本已经响应号召报名去边远的凉山当教师,但没想到乐山要组建文工团(原乐山眉山话剧团)。当时,团内的负责人到学校选拔时听他唱了一首歌,非常满意,遂通知他毕业后去设在乐山师范学校的乐山专区文工团训练班报到。

  经过专门的声乐、器乐以及舞蹈培训后,方长哲成了一名专业演员,一干就是24年。期间,他曾随团去各地慰问演出,还有幸到成都金牛宾馆演出话剧《脱鞋下田》。

  演出之余,方长哲也没舍弃自己的照相手艺,“承包”了团里剧照的拍摄工作,留下乐山文艺不少的影像记忆。在个人作品集《岁月留真》中,他自述,“我没有离开过照相机。从使用国产的玻璃底片,到用黑白胶卷、彩色胶基、反转片;从修相片‘点沙眼’,手捏气球快门照相,到使用数码相机,运用电脑 PS ,我见证了摄影器材和技术的演变与进步,也用照相机记录下一些珍贵瞬间和人生轨迹。”

  淡泊笃实

  1984年,方长哲调到市文化局工作,直到2000年退休。在此期间,他不断以自身所长,助推乐山摄影的长足发展。

  据老摄影人蒲运乾回忆,方长哲经常在工作之余参加摄影沙龙活动,讲授摄影知识,对摄影爱好者帮助很大。“我们喊他老师,但他总是非常谦逊,知道的知识倾囊相授,不确定的东西从不夸夸其谈。”曾多次在摄影沙龙与方长哲交流的钟俊华告诉记者,方长哲就是业务精湛、为人正直的乐山老一辈摄影人的典范。

  退休后,方长哲的“摄影梦”终于得以喷薄。为此,他不惜重金换相机、买电脑,下功夫钻研摄影技术。乐山学者魏奕雄书写了不少关于乐山的书籍,其中的老照片配图不少来自方长哲,他评价方长哲是“不染烟酒,不慕奢华,衣食简朴,淡泊笃实。方长哲唯一的酷爱就是好摄。”

  方长哲摄影之“痴”,书画家祁德懋印象很深。“一次,他带我们爬山去拍马边的夜景,选取的机位非常好,我第二天就想再去同一个位置再拍一张。”祁德懋说,可当他走到那里时才发现,前一晚他们所站的位置竟然在悬崖边上,“再跨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铭记学习

  方长哲去世的消息,让不少乐山文艺人感到悲痛。有人认为,像方长哲这样的老摄影师就好像历史的眼睛,把一帧帧乐山美景通过他们的镜头深深地印在人们脑海中,让人们得以体会纯粹的乐山记忆。

  2021年,75岁的江苏南京老人李修文到乐山寻觅一张老照片。40多年前,他和爱人曾居住在中心城区张公桥旁一间普通的木板房里。虽然房屋破破烂烂,很简陋,却承载了一家人的生活。李修文说,“家里后辈提议撰写一本家族史,希望能图文并茂让大家记住祖辈的故事,不忘家族的过往。”

  李修文千般寻觅,方长哲的镜头里正好记录下一切。2011年,方长哲一幅拍摄于1970年的张公桥老照片在我市举办的“乐山百年光影珍藏”老照片展中展出,照片画面中恰好就有李修文老人曾住过的木板房。这幅摄影作品在作为乐山城市发展的见证之余,又成了李修文留住的乡愁。

  “方长哲老师为宣传乐山不遗余力,用镜头忠实记录家乡的人和事,他因平凡而伟大,因和蔼而可亲,因执着而厚重。他是优秀的文化人、摄影人,他值得我们铭记、敬佩、学习。”在方长哲的追思会上,悠悠的栀子花香里藏着人们丝丝缕缕化不开的思念。

  (本文图片由李惠宁提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方长哲的“摄影人生”
文艺创作应牢牢扎根现实
让村民过个暖冬
广告
乐山日报文化02方长哲的“摄影人生” 2022-06-12 2 2022年06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