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6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山大佛 千年石刻续写新故事
赵径
端午节期间的乐山大佛景区 李丽秋 摄
三江观佛 高路川 摄
1914年的乐山大佛
1934年维修乐山大佛
1996年维修乐山大佛

  ■ 记者 赵径 

  编者按

  昨(11)日是中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文物,不仅是一座城市历史进程的见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更是城市精神和气质的另一种表达,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城市将绽放新的迷人光彩。从本期起,“三江周末”推出“解码文物  寻根乐山”栏目,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解码厚重的历史,讲述文物和乐山的故事。

  ▶▶▶6月3日,端午节。太阳迟迟未出,乐山大佛景区茂盛的植被上还残留着未干的露珠,此时陆续进山的游客打破了景区的寂静,在佛头右侧观景台上,游客们纷纷与佛头合影留念。顺着游客的目光,只见雨后大佛通体一片黝黑,佛身上的苔藓、小草与山色混为一体,面部和颈部依稀还能看出原本的底色。

  石质文物保护至今仍是世界难题,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加强乐山大佛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抢救性修复、病害治理等工程,深度挖掘大佛文化内涵,在传承利用上实现新突破,让历史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大众,不断擦亮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金字招牌。

  “把脉问诊”  文保之路任重道远

  站在佛头左侧观景台上,能清楚地看到与建造乐山大佛同时开凿的九曲栈道已关闭。作为重点文物的一部分,现已搭起脚手架,覆盖上绿色的幕布,正进行危岩体的加固和抢险工作。

  在脚手架一旁,红色崖壁上分布着众多小型摩崖造像、窟龛,大多已经面目模糊,留下严重风化的痕迹。此项目名为“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区域危岩体抢险加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项目(一期)”,将对九曲栈道的数十龛佛教造像进行石窟式考古,对此前发现的乐山大佛山体裂隙进行科学探测分析,将在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和检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九曲栈道区域危岩体抢险加固方案设计。

  记者了解到,由于气候潮湿、雨水多,依存岩体性质等因素,长期以来,乐山大佛的水害、生物病害、风化病害、修复层开裂剥落等问题突出。

  乐山大佛时常给游客“脸花鼻黑”“长草”“开裂”等印象,上一次大规模修缮完成是在2019年4月,然而没过几个月,“脸花鼻黑”又慢慢重现。

  如何根治大佛“花脸”问题?

  2020年6月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现场活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乐山)基地授牌,为乐山大佛开展系统化保护做好坚实后盾。

  今年1月,由四川省文物局组织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参加的石窟保护座谈会在我市召开,为乐山大佛“把脉问诊”,并现场勘查找“病根”。专家们一致认为乐山大佛存在多种病害,最主要的“病根”在水患。而本次勘察研究,也将为治理水患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与理论依据。

  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自完工以来,有考证的修缮共12次,其中古代有2次,民国时期有3次,新中国成立后则有7次。

  保护频率加快、保护举措加强,保护意识也从自发走向自觉。2020年,《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施行,这是中国首次由设区的市为世界双遗产保护进行的专门立法。乐山大佛保护工作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重道远。

  文保档案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乐山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90年。1982年,乐山大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深挖文化内涵  

  在传承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在保护好乐山大佛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它被更多人认识和欣赏。1971年,乐山大佛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50余年来,从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品质不断提升;从凌云山到嘉州长卷再到大佛文化广场,游览范围持续扩大;从游山到游江再到夜游三江,项目产品不断丰富……每年,乐山大佛景区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

  刚过完的端午假期,乐山大佛景区共接待游客38140人次,其中省外游客约2万人次,包括重庆游客3000余人次。

  “这个假期,大佛景区面向川渝群众推出景区门票半价、在校学生免门票等‘川渝游乐’优惠活动,从人数来看,活动起到一定效果。”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旅游文化局副局长王歆禾说,为了让乐山大佛“走出去”,去年6月举行的乐山市旅游全球营销推广活动(遵义站),乐山大佛景区向遵义市民执行白天游览景区免票优惠活动(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活动收效很好,今后也会不断推出此类活动,让更多人走进乐山大佛、了解乐山大佛。”

  此外,乐山大佛景区还与英国巨人之路汉语桥缔结友好景区,与尼泊尔蓝毗尼圣园签署了友好景区协议书……不断拓展国外旅游市场,提高知名度。

  据王歆禾介绍,景区内还缺乏大型智慧旅游项目,八仙洞数字中心正在做项目前期工作。“数字中心将修建一个20米高的沉浸式影院,可通过观影的形式,直观看到90年来大佛的建造史,让游客身临其境,实现沉浸式体验。”

  同时,乐山大佛博物馆也在进行数字化提升,拟将馆内近2000件藏品进行3D扫描,组建一个数字化讲解系统,让藏品“活”起来。

  如何丰富大佛文化内涵?记者了解到,景区正在积极建设博物馆集群,定制大佛文化研学线路,打造研学旅游基地。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放眼未来,随着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乐山大佛将续写更加精彩的故事。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提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我市举办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乐山大佛 千年石刻续写新故事
石马村“第二届荷花文化节”今日启幕
孙克纲:《峨眉山色》泼墨出彩
报头
乐山日报一版要闻01乐山大佛 千年石刻续写新故事 2022-06-12 2 2022年06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