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罗曦
起步就提速,开局要争先。我市把就业作为市之大事、民之要事来抓,在2022年第一季度全力以赴促就业,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为工作重点,统筹做好民生保障领域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实现一季度全市就业工作“开门红”。
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9万人(其中,一、二、三产分别新增0.17万人、0.65万人、0.4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总量和比例分别居全省第5名、第2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75万人,转移就业率达76.73%,比去年同期增加3.6个百分点。
百业俱兴就业行 政策支撑底气足
稳就业保基本民生,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点所在,好政策支撑必不可少。我市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综合施策保就业,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提质增效稳定就业大盘。
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相关工作的通知》,深入区县、重点企业和易地搬迁安置点走访调研,完善工作调度、工作通报、信息报送、目标考核等工作机制,形成“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讨论审议《就业促进十四五专项规划》、研究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进一步压实区县、部门工作责任,实行周研判、月调度、季通报,确保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针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市以稳市场主体促就业为重点,提前研究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围绕晶硅光伏产业人力资源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脱贫人口兜底安置等,先后出台《晶硅光伏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八大行动”工作方案》《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十五条措施》,为更多人才就业创业提供良好条件;通过抓重点人群稳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着力加大稳市场主体力度,落实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0.43亿元;提前下达就业创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资金1.53亿元,兑现0.47亿元,全力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推进企业满产达产。
援企稳岗解需求 “嘉”有佳工促发展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我市在2022年第一季度增强政策支持就业工作的精准性,坚持就业促进“一产作贡献、二产挑大梁、三产稳局面”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春茶采摘、春耕生产等用工保障,搭建灵活用工线上平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4万余人。
围绕晶硅光伏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实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专项行动,开展在“嘉”就业、桥“蕴”硅谷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解决晶硅光伏企业用工3500余人。
针对受疫情影响深、就业容量大的餐饮、住宿、物流等服务行业实际,全面实行稳岗补贴“免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先于全省1个月启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首批兑现服务型企业26家,返还资金73.3万元,惠及职工1757人。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行动,落实“一次跟踪服务、一次就业指导、一次职业介绍”“三个一”就业援助帮扶机制,为学子点亮就业灯塔,帮助2387名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比例达99.58%。
开展“六个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行动,打造“乐山嘉嫂”“桥乡晶工”“蜀嘉筑工”等本土劳务品牌,5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品牌就业。
因企因人分类帮扶,实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计划,开发城乡、城镇公益性岗位1.13万个,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和退捕渔民1.12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居民就业能力,支持新就业形态和多渠道灵活就业,千方百计、多管齐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稳岗扩岗促就业,凝心聚力谋发展,我市保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主动性,紧扣“六稳”工作持续跟进,聚力“六保”任务重点攻坚,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稳一方经济、惠一方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