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棠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5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忘却的背影
杨洁

  ■杨 洁

  谦卑是一种智慧,修养是一种素质。在万千的人群中,遇到低调的人,恍若在幽静的巷子里,听到一段静心的天籁,在苍凉的荒漠绝地,欣遇一脉淙淙的泉流。

  摄影,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摄影,需要自我挑战,不爬上山顶,哪能拍摄到高远的风景?

  我不懂摄影,但我知道他是谁。高高的个子,经常戴一顶蓝色的摄影帽,一张英俊的脸庞,沉静中带着一丝动人的忧郁;宽广的额际,显示出超常的智慧。

  靳岷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乐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他一生爱好摄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2008年汶川大地震,靳岷江在跟随运送蔬菜的赈灾车队通往都江堰的途中,不幸遇难,享年56岁。

  靳岷江生前是那样朴实、豁达、宽容、有爱心。他当时作为下岗工人,基本上靠摄影谋生,爱人又患重病长达数年。但靳岷江在生活上从未屈服过,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摄影艺术上取得丰硕成果。1982年到2008年,靳岷江发表和展出摄影作品4000余幅(次),获得省级以上摄影奖30余项;连续五届获得市政府颁发的“郭沫若文艺奖”特别奖或一等奖;被破格评为工艺美术师。

  谦卑是一种智慧,修养是一种素质。在万千的人群中,遇到低调的人,恍若在幽静的巷子里,听到一段静心的天籁,在苍凉的荒漠绝地,欣遇一脉淙淙的泉流。靳岷江生前为人低调,不喜张扬。他拍摄的作品《老人》曾获第五届国际摄影展铜牌奖、日本尼康国际摄影比赛铜质奖章,每当人们提起这两个奖时,靳岷江总是淡淡一笑,说自己只是运气好罢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山摇地动,巨石滚落,房屋瞬间坍塌。多少人失去生命?多少人痛哭流涕?那一幕一幕让人悲伤的画面,这是大自然带给人类无情的噩梦。地震发生后,国家各部门立即行动,紧急救援。当时担任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靳岷江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抗震救灾第一线,我们摄影家不能缺席。”他曾两次去重灾区,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期间,靳岷江82岁的老母亲还在生病住院。他告诉随行的同事:“不是我不爱自己的母亲,而是自己职责所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靳岷江第二次去重灾区,是大地震发生后的5月31日,他随乐山云集集团的车队运送蔬菜赴都江堰。在通往漩口的路上,险情不断发生。为了多拍灾情,靳岷江下车只身来到滑坡地段,手脚并用向前爬行,翻过乱石堆,艰难地拍下两山掩埋村庄后的场景。可万万没有想到,当车队行驶到离漩口不到20公里之处时,意外发生了。为记录长长的救援车队进入灾区的场面,靳岷江不顾危险,把相机高高举起 ,半个身子伸出窗外拍摄。突然,一辆摩托车飞速驶来,与靳岷江乘坐的车相撞。靳岷江当场头部受伤,顿时昏迷不醒。同伴立即将他送到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虽然经过全力抢救,但靳岷江还是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他相机内的照片,也永远定格在了赈灾车队驶向漩口的一瞬,也成了靳岷江拍摄生涯的绝唱。

  惨痛的汶川大地震,虽已过去14年,但当初那悲壮的救援场面,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我们的摄影师和文字记录者一样,在山崩地裂,在不停的余震中记录历史,传播现实,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搭起了一座沟通灾区和外部世界的桥梁。

  靳岷江以身殉职后,中国摄影家协会追授他为“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称号。

  大难无情,人间有大爱。岂曰无碑,山河为证,何用留芳,人心即名。在我们华夏子孙的精神世界,永远保留着英雄的一席之地,用来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让我们记住他们,缅怀以命相搏,护山河手足无恙的忠勇之魂。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值得高兴的是,今日我在故土,在犍为县芭沟镇,见到了靳岷江之子靳宇。真是不可思议,靳宇也是一位热爱摄影艺术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我抬头望一眼芭沟的大山,禁不住脱口问道。

  “不为什么?”靳宇看了我一眼,然后用手抚摸着胸前的相机,若有所思地说:“习惯了,我从小就跟着爸爸到处跑。爸爸到哪里拍摄都带着我。所以,我就爱上了这个。”说完,他举起相机,给我们一行人拍照。

  这是怎样的一个年轻人啊?放着城市舒服的工作不做,却自愿来到这远离城市、四面环山的芭沟镇,供职于一个旅游部门做宣传板块。

  是信念还是执着?是对父亲的崇拜?还是对艺术的热爱?我一时难以猜透。我只知道我的眼睛湿润了,是为远去的英雄落泪?还是被眼前这个英雄的儿子感动?在这个五月,让我们致敬那些远去的英雄的背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不能忘却的背影
你的温度(外一首)
沿途风景
踮起脚尖的夏天
五月抒情(二首)
陈家桥小面
乐山日报海棠03不能忘却的背影 2022-05-15 2 2022年05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