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帅全兴
整理 记者 唐诗敏
人物
帅全兴,1938年9月出生于四川新津,1954年12月参军,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某团团长。先后参加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从军圆梦 打响“第一枪”
1950年新津解放,我于1951年加入村里的“儿童团”并担任副团长。13岁的我,主要负责守村口、放哨,要求地主减租减息、退押金等工作。随着心智渐开,我开始慢慢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想着如果能参军,那一定非常光荣。1954年,16岁的我终于以一名新兵的身份入驻邛崃,并于次年跟随部队进军西藏。
进入西藏的前3年,我在西藏军区步兵155团,听闻敌人狡猾,善于藏身,不仅习惯将武器藏匿起来,摸准时机便发起猛烈进攻,还会毁坏公路,炸掉部队车辆,手段多且残忍。记得1958年春末初夏之际,有军官、医生一行17人计划从西藏军区门诊部前往日喀则检查身体,他们行至山南市时遭到敌人突袭,无人幸免。
同年,我团得到情报,敌人计划去某地取武器,一场战斗即将在日喀则市江孜县卡麦乡打响。上级制定作战计划,要求我们155团6连前去堵截敌人,159团部队则在敌人后方追击。我们到达具体作战地后发现,此处是山沟地形。我军将指挥所置于高处,2个排埋伏在四周,我身处其中,紧张地等待敌人到来。
敌人的搜索队伍首先出现,他们有30多人,骑着马,每人配备两支长枪、一把短枪,正一步一步朝着指挥所靠近。人太少,部队怕打草惊蛇,迟迟没有下达开枪指令。眼见敌人距离指挥所只有10米距离,我咬咬牙,用力打响第一枪,成功击毙1名敌人。其他掩护战友闻讯而动,开启全面进攻。
我军前后包抄,共击毙30余名敌人,并将600余名敌人堵在山嘴中。团政委命我向6连指导员传达下一步作战命令,在此过程中,我再次击毙1名敌人。
这是我人生中打响的“第一枪”,只可惜,这群狡猾的敌人最后还是穿过江河逃之夭夭。
伸张正义 赢得民心
1959年3月,拉萨市区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解放军消灭了多数敌人,拉萨重归平静。我跟随部队从日喀则一路继续追剿残余敌对势力,历时半个月抵达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与新疆的交界处,老百姓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不熟悉,常常被敌人欺负。我们与当地百姓积极沟通,宣传党的政策,并告诉他们,如果敌人前来抢马匹和粮食,请第一时间与部队联系,我们会帮助他们追回被抢物资。
有一次,为了帮助百姓伸张正义,我班分为三组在日喀则包围敌人。凶悍又狡猾的敌人,我们再熟悉不过,大家毫不畏惧,奋力和他们拼刺刀,最后逼得他们只好缴械投降。经此一战,老百姓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越来越信任,而我也荣立三等功。
对于常年行军作战的我们而言,生死是过去的事,也可能就是明天的事,生命把握在自己手里,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能胆小懦弱。
不惧生死 奋力守疆
1961年,西藏平叛结束。次年,我跟随部队迈向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战场。
我团接到命令,要求在三天内消灭“卡龙”之敌。卡龙位于克节朗河南岸,是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一个重要侵略据点。作战地位于森林中,方便隐蔽,且敌人构筑了几十个暗堡,易守难攻。
在连里担任突击排排长的我,在作战当日一大早便带着先锋部队开始进攻。我们一个暗堡接一个暗堡地进攻,经过一番苦战,最后距离印军指挥所仅三四米。我们不顾一切地将前方火力封住,其他连紧随其后,在配合作战下,敌人再无力反击,举手投降。
此次作战,我们以3个连的兵力击败敌人1个营,我也因此战荣立二等功,毕生难忘。
真枪实弹不畏惧,守卫山河献终生。我从军一辈子,身经百战算不上,但大大小小的战斗共参加了16次。作为一名军人,我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也在感受当下的美好生活。让我们牢记烽火岁月中用青春和生命写就的奉献之歌,让我们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