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4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德福
心怀祖国 戍卫边疆
张德福 唐诗敏
张德福近影
在西藏从军时的张德福 受访者供图
军人之家(第一排左起:张德福和夫人;第二排左起:张德福二女婿、外甥、二女儿)受访者供图

  口 述 张德福

  整 理 记者 唐诗敏 文/图

  人 物

  张德福,1940年12月出生于四川仁寿。1957年12月入伍,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乐山军分区大校副司令,副师级,曾参加西藏平叛战役,荣立三等功1次。

  环境艰苦 绝不退缩

  1957年12月,17岁的我心怀保卫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应征入伍,在部队训练一个月后沿青藏公路入藏。1958年,当部队抵达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时,发现那里地广人稀,物资匮乏。尽管年轻,可我还是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当雄县,走路一直喘着粗气,吃不下饭。大家住在铁皮房里,一个班12人共同挤在木板床上睡觉,依靠牛粪生火,食物只有干菜和夹生饭。

  当雄县当时拥有西藏地区唯一的机场,是部队运输物资的重要空中通道。彼时形势已非常紧张,而我作为当雄警卫营的一名机枪手,责任重大。

  我们在狂风肆虐、大雪纷飞的天气下轮班站岗,一站就是整晚。时间久了,有个别同志难免打起退堂鼓,可我想,西藏条件再艰难,又哪能比得过红军万里长征?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必须以坚强不屈的意志,面对现实环境。

  意外绕路 躲过埋伏 

  1959年3月,我军和敌对分子在拉萨市连战三天三夜,最终取得胜利,敌人只能向西藏各处分散逃亡。

  敌人虽遭到重挫,可没有完全放弃,威胁当地老百姓加入他们的队伍,如果得知老百姓给解放军带过路,则要将其杀害。为了祖国和平和老百姓的平安,我们必须剿灭这股猖狂的残余敌对势力。

  因为交通不便,部队只能依赖牦牛、马匹运输大宗物资,每个战士平均负重35至40公斤前行。5月,我营计划前往旁多(旧宗名,后并入林周县),请一名老百姓带路。该消息传到了敌人的耳中,他们便提前埋伏在行进道路四周。

  前往旁多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两侧是绵绵高山,原本路程仅1天,但因为那名老百姓带错了路,我们走了足足一天一夜才抵达。事后想来,我们正是因为绕路远行,才阴差阳错避开了敌军的袭击。

  抵达旁多的当天夜晚,敌人已将简易搭建的木板桥损坏。我军隔着河流,往对岸开火。因我军有重炮和重机枪,敌人眼看打不过便向远处逃跑。我军立即使用牛皮船渡河,由于物资过重,渡河任务十分不易。

  渡河之后,我们紧紧追击敌人,直抵林周县。敌人总是想方设法偷袭我军,但我军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这让敌方计划始终未能得逞。

  连夜作战 大获全胜 

  1960年夏天,部队得到情报,敌人集结了1000多兵力在纳木措。我们迅速响应,连夜赶到当地,作战计划是分散兵力,通过合围的方式将敌人困住。

  这是一个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敌人靠近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们摸黑进行猛烈攻击。敌人作战凶狠,尤其是在近距离攻击时,手持长刀下足狠劲朝我军乱砍。由于我军计划周密,军力充足,他们要想突围,如天方夜谭。

  经过一夜炮火轰响,快天亮时,双方局势明朗。敌人终究是敌不过,除了少数几人,大多倒下。除了武器,我们将缴获的牦牛、马匹全部还给了当地老百姓。

  就地休整一天后,我们得知纳木措一战的残兵败将向北面逃窜,于是又赶紧追击。当抵达当地人称为“过皂”的地方,发现敌人在此无法上山,只能在山沟徘徊。我们用火力堵住出口,对敌实行军事打击结合政治争取的策略。战斗仅用两个多小时,我军大获全胜,我也击毙了不少敌人。

  我们收缴了近80头牦牛,全部归还老百姓。这是我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战经历。

  作战即是如此,我们每次行动如果追得太远,就会饱受饥渴之苦。在等待飞机空投物资到来以前,我们经常无米下咽,只能靠喝些冷水维持生命,而水有时也是稀缺资源。终于等到物资到来,有些战友一口气连吃七八碗饭,我也吃了四碗。当时重度疲倦的我们,不到一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漫天风雪 极限体验 

  1960年,那曲军分区组建。我们全连调往那曲,并改为特务连。我在侦查班当班长,跟着司令员走访检查平叛工作。

  那曲海拔高,条件艰苦。记得有一次部队通报,要求战士们在行军过程中必须下山之后才能休息,我这才知晓翻越雪山的艰辛。有支队伍好不容易穿越风雪,攀上了雪山顶峰。可战士们太疲倦了,他们本想在山顶休息片刻,却不料身躯被完全冻住,成为雪山永恒的丰碑。

  我在那曲待了33年,从一个小班长一直到副司令。我和很多战士一样,觉得比起扛枪打仗,大家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流传着一支民谣:“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我们常常在极寒天气下席地而睡,漫天风雪覆盖了全身,次日醒来,只有两个鼻孔还在冒热气,真的非常苦。

  军人之家 感怀党恩 

  1964年,我和妻子结婚,此后三个女儿陆续出生。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夫妻俩长留藏区,孩子们只能由内地的保育院代为抚养。等到她们年岁渐长,又纷纷前往“八一”学校念书。那时,每隔三年我才有一次假期,长久的分离,很多孩子甚至无法认出自己的父母。很幸运,我女儿总是能记住父母的模样。

  “爸妈不能待在身边,你们只能从小靠自己。这辈子要好好做人,报效祖国。”每次见到孩子,我都跟她们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她们能成为有用之人。

  而今我已82岁高龄,我的女儿们也不再年轻,但她们令我骄傲。大女儿勤奋读书,考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曾在西藏旅游局任职;二女儿和三女儿都主动提出要去部队锻炼,光荣入伍。部队纪律严明,训练艰苦,但她们都坚持下来,未曾退缩。二女儿甚至还在军营中找到了相伴一生的爱人。我的外甥也一样,是一名优秀的军人。

  作为一个“军人之家”的家长,回顾几十年从军生涯,党组织对我关怀备至,悉心培养,使我成长为一名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我内心充满感激。虽然已经退休27年,但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峨眉山麓新景象
心怀祖国 戍卫边疆
打开城市的另一面
报头
乐山日报一版要闻01心怀祖国 戍卫边疆 2022-04-24 2 2022年04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