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们以低碳为导向,更加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
当前,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已基本建立,国家及各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行动方案相继出台,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与目标逐渐明确。
随着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势态更加良好。
我国自2008年4月正式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截至2018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超过50%,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超过1.3万个。
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建筑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示范项目和标杆项目。
目前,各地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式,以“强制”与“激励”相结合为主,尤其在新建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中更加强调绿色建筑的占比。为了提高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优先评奖、信贷金融支持、城市配套费用减免等。
我国支撑绿色建筑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构建起“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五大指标体系,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随着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造等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绿色建筑的材料和产品性能得到不断提升,许多增量成本低、地域适应性好、技术体系成熟的绿色建筑逐渐被市场接受。
(据智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