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倪珉
2021年,市自然资源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水平为主题主线,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切实履行“两统一”职责,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工作成绩。
精编“空间规划” 死守“耕地红线”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方向。2021年,市自然资源局以全面提升乐山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导向,精描细绘城市发展脉络。
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乐山,市自然资源局聚焦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持续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8+5”功能模块初步建成。严格遵循“三区三线”试划工作原则与次序,完成“三区三线”第一轮、第二轮试划工作。深度参与指导全市县域内片区划分,完成对全市县域内片区划分初步方案的市级专家咨询,省级试点夹江县完成县域内片区划分和新场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级试点沙湾区、犍为县完成县域内片区划分。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保护责任,创新保护方式,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的问题。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各地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综合评价考核的权重指标,纳入政府领导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倒逼各级狠抓耕地保护。率先在峨眉山市、夹江县建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实时动态监管系统”试点,设置摄像机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24小时自动巡查、实时预警。《乐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于2021年6月进入编制阶段,9月形成初步成果,目前已完成两轮征求意见和市级专家论证等工作,涉及“双重”区域的7个县(市、区)编制工作正在开展。
立足职能职责 开启“双保障”模式
2021年,市自然资源局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面完成2021年省自然资源厅预支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748亩项目用地匹配。去年12月,省自然资源厅等量借支我市城乡建设用地规划指标3323亩,完成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多晶硅及基础设施等涉及42个批次用地的城乡用地指标匹配、静脉产业园等6个项目单选用地指标匹配。目前,我市获省政府批准的各类建设用地44宗14724亩(含往年报批),上报2021年度批次建设用地46批7974亩,涉及竹公溪分洪道、协鑫工业等项目用地;“挂图作战”30个大项105个子项已保障56个子项9.77万亩,按进度保障16个子项1.99万亩。依法依规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完成主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并公布。2021年,全市供地439宗2384.31公顷。
2021年,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贯彻落实“12个100%”防汛救灾减灾要求,制定《“空心村”地灾防治工作方案》,建立“三单一书”等机制,实行划片包干、网格管理。全市排查各类隐患2139处,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49处、排危除险97处、避险搬迁465户,使5600余人脱离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组织撤离避让3.6万余人次,实现成功避险2起,实现了“三零”目标。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指导区县“应登尽登”,完成发证10905套,登记发证率100%。紧盯征地拆迁、确权登记、矿产资源等领域,建立重大涉稳风险清单,并逐一落实化解措施。目前,全市完成“治重化积”案件结案28件,完成省自然资源厅交办积案4件。
全面深化改革 从严管控约束
2021年,市自然资源局加快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共验收项目47个,节余指标4722亩;实施项目52个,预计节余指标11548亩;立项待实施项目25个,预计节余指标6325亩;完成3个深度贫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5082亩,获得流转收益15.25亿元。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纳入省一体化平台办理,推进“一窗受理、全程网办”建设;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所有行权事项办理申请材料平均减少70%,承诺办件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65%,实际办件比承诺时限再提速30%。
“我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促项目生成以及‘多测合一’工作均形成自身特色,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我市全面开展“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权籍调查76.08万宗,完成率100%;农房宅基地确权颁证达96.74%以上,6个区县已向省上汇交数据库。不仅如此,我市自然资源系统还重点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的问题,坚决遏制各类增量问题,完成自然资源部2021年度下发卫片监测图斑内外业核查上报,拆除复耕面积538.25亩。持续推进矿产资源管控,全面完成273个矿山储量年度检测和抽查工作,大中型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率达到100%。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全面完成部、省下达任务。办理市级采矿权延续变更登记21宗,市级探矿权延续变更登记3宗。有序推进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调整,完成市级拍卖采矿权2宗,拍卖总成交价4.71亿元。组织完成市级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
2021年,市自然资源局把乡村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耕地保护4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清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住宅建设,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上均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扎实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统筹推进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大自然资源行业帮扶力度,指导乌蒙山连片区域6个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开展新增耕地核定,督促加快16个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和补充耕地指标核定。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通过节余指标有偿调剂,区县预计可实现5.75亿元收入,其中深度贫困县已实际收入3.57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