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家殷建军
畅游于“似与不似之间”
王晓霞 甘国江
殷建军近影
《烟雨高庙》
《蜀山秋韵》
《黄丹写生》
《峨眉道中》
《古镇幽情》

  ■王晓霞 记者 甘国江

  人物名片  

  殷建军,亦署剑君,号桐庐居士,乐山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员、嘉州画院画家、乐山大佛画院画家,多次参加省和全国美展,其作品线条流动,笔墨浑厚华滋,重水墨意韵,多有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自小在乡间田野长大的殷建军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特殊的眷念,因为这份眷念,他选择了绘画,用手中的画笔,把心中所爱的巴山蜀水,在宣纸上尽情铺展开来。

  积墨写意画山水

  “我的山水画主要表达自己对山水的认识,也是我看到某个自然美景的内心写照。”巴蜀之地厚重的山石、郁郁葱葱的山林、变化万千的山中云气在带给殷建军美景的同时,也给了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高山奇石的大开大合、小桥流水的恬静闲适,江上渔歌、落日归雁、田野牧歌,都成了殷建军画中的元素,笔墨挥下,跃然纸上,意从中来,创造了或清新脱俗、或平中见奇、或淡而愈厚的田园风光和巴蜀情韵。其笔墨朴拙老辣、功力深厚、意境悠远、格调清奇,在传统山水范式和近代名家面貌之外,创造了一种画面凝重却不失飘逸飞动,朴拙而不失张力的风格,尽显底蕴与才气,豪放俊逸,让观者深深体味他严谨细致、放逸超脱的独特气质。

  在不断学习和不断推翻自己的绘画笔墨语言后,如今的殷建军从黄宾虹的绘画艺术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主攻山水和花鸟。他的山水为写意山水,采用积墨法,层层积染,追求朴茂、厚重,以及滋润同在,给人一种“干裂如秋风、润含春雨”的感觉,而他的花鸟则以灵动、活跃为创作灵魂。

  少彩多墨绘感悟

  殷建军的作品多用水墨,少用彩墨,用一管毫,一砚墨,以或浓或淡之五色,在宣纸上纵横驰骋,笔下近处山体峻拔秀挺,灵秀润泽,浓墨起笔,淡墨浸染,或皴或擦,或点或染,或细细描画,或写意泼墨,山石树木便活灵活现地在纸上延展开来。他以强烈的层次感,在浓淡相交的五色之墨的融合变化中,渐次绘出山的奇峻、石的顽灵、树的青葱,笔法简洁却充满动感和张力,充分展示出巴蜀山水神秘奇幻、幽玄曼妙、气象万千之特色。

  有山便有水,通常画家会以笔中余墨画出水流,殷建军则不同,他以大胆的留白展现江水,以淡墨随意点染出几块参差错落之石,再画一人一舟,在水中悠然飘来。

  “中国画重意境,重笔墨,中国画画到最后画的是学养和人生的感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殷建军看来,乐山风光秀美,名山大川,峡谷河谷,一应俱全,是中国画家的天堂,生于斯长于斯,他无疑是幸运的。这些年,每有闲暇,殷建军便游走于嘉山嘉水间,每到一处,用画笔写下不同的感受。“艺术必须植根于生活,才具有时代的活力,只有深入研究传统,继承传统,才能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创作出不失中国画灵魂、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殷建军如是说。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畅游于“似与不似之间”
大型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将首演
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活动在浙江缙云举办
村里来电
广告
乐山日报文化02畅游于“似与不似之间” 2021-10-17 2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