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记者 甘国江 文/图
最近一年多来,谢进宝在家待的时间很少。“这是单位的重点工程,我不但有义务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保障项目的安全、顺利推进,更应努力将其作为一个样板工程来建设。”
2020年9月,身为国网乐山供电公司业主项目经理的谢进宝,被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委以重任——成为该公司一号工程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部负责人。之后,在谢进宝的带领下,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驶入建设“快车道”,工程A线已投运,B线预计今年11月建成,均比常规工期节约1/3以上,用“国网速度”为乐山建设“中国绿色硅谷”贡献了国网力量。
勇挑重担
创新清单式管理模式抓进度
“今天有几个点位既有施工技术难点又有高风险作业点,我们几个还是老样子,按照事先商量的方案,分开行动,包片包干负责现场管理,一定要确保安全施工。”9月28日8点过,位于犍为县农产品园区内的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部已经热闹起来,谢进宝像往常一样,召集项目部同事开早会,分配当天的任务。
“白天去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和安全管控情况,监督施工质量、询问材料情况等,晚上汇总商讨解决具体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谢进宝告诉记者,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具有体量大、规格高、时间紧等特点,抓住每一天都很关键,而加班也就成了常态。
去年12月,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既是国网乐山供电公司一号工程,更是满足四川省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园区用电负荷增长需求的关键工程,对乐山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形成“清洁能源”制造“新能源”的绿色循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非凡。
“这个项目工程时间紧,规模及投资均创下乐山公司建设管理的历史记录,不容出一点问题或纰漏。”谢进宝告诉记者,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他们在前期策划时,采取以“天”为单位来推进项目进度,具体每天要多少人、多少施工设备,要挖多少基坑、浇筑多少塔基、搭建多少塔等,都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精准测算,细化到了每一个点,保证每一步都有的放矢。
如今,走进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就挂着该项目的施工进度表,上面密密麻麻的红旗,标识着每个施工点的进展情况。“这张图是我们做前期策划的时候就已经根据具体建设点位做好了的,也是我们项目能够按期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谢进宝告诉记者,正是采取了以“每一天”“每一个点”的清单式管理模式,最终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该项目工期较常规缩短了1/3以上。
当好“润滑剂”
靠前指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身为国网乐山供电公司业主项目经理,工程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谢进宝协调处理,而多年的工作经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诀窍:当好“润滑剂”。
“项目上单位多、人多,业主项目经理的作用就是让他们有效、安全地运转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质量。”
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自去年12月开工以后,谢进宝和同事将工程指挥部设置在工程建设一线,每天根据建设管理计划和作业计划,组织人员深入基础、组塔、架线现场开展管理工作,摸清现场实际情况,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由于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体量大,有时候一天五六百人同时施工,高风险作业点达30—40个,为保证施工安全,谢进宝在自己和同事前往现场督查的同时,要求每个高风险作业点必须配置一个监理员,保障施工安全。由于施工现场去得太过频繁,施工方经常和谢进宝开起玩笑:“像你这样监督,我们少放几粒沙子都没有机会。”
“工程建设就像一部机器,需要各个参建方履行自己的职责,并相互配合,共同推动这个机器正常运转,最终完成产品的生产。”现在,在谢进宝的带领下,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保质保量、快速推进。
“作为红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部负责人,投身到工程建设中,为建设坚强的乐山电网、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谢进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