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理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9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于创新应变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辉煌的阶梯
李勇 廖向希

  ■ 李勇 廖向希

  ▶创新应变,造就中国奇迹

  创新应变,建立新生人民政权。一是党指挥枪,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党成立时,没有革命军队。1927年,中国共产党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应变——南昌起义。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不断壮大的灵魂。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开辟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将队伍带上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又陆续建立鄂豫皖、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大力发展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最终连结成片,成为抗击日寇、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大依靠。三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迎来独立解放。1935年瓦窑堡会议,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而蒋介石依然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党中央审时度势,以民族大局为重,呼吁国共合作,最终停止内战,共御外侮,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创新应变,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一是巩固政权,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在巩固国家政权中采取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没有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性质上的创新,是人民政权能够巩固、发展、强大的基本保证。二是改革开放,中国迈向小康社会。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用他战略家的远见卓识,认为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要发展生产力,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改革开放、高速发展阶段。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三是全面小康,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发展前景的国家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有近1亿人脱贫,困扰中国几千年来的贫困问题终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彻底解决。国际上,开辟“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同体,得到世界人民的拥护。

  ▶创新应变的力量源泉来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继承和弘扬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一直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探索创新、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去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

  实践出真知。中国共产党把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创新应变为人民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就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进行时。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她的所有创新应变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了人民!人民又给予她无穷的力量去创新应变,在往复的循环中走向辉煌!

  (作者单位分别为井研县政协、井研中学)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健康教育·广告
   第04版:理论
   第05版:中缝
善于创新应变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辉煌的阶梯
百年征程中的初心使命解读
特征、挑战与应对
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
乐山日报理论04善于创新应变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辉煌的阶梯 2021-09-11 2 2021年09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