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综合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沐川县
酸果果变身致富“金果果”
甘国江

  ■记者 甘国江 文/图

  “没想到以前大家都嫌弃的酸果果,现在居然变成了帮助大家致富的软黄金,以后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奔头大着呢。”日前,记者在沐川县黄丹镇里坪村看到,5月的里坪村四处繁花似锦,村民口中的酸果果(刺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花期,一朵朵盛开的、粉红色的小花不但美化了绿色的小山村,也承载着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刺梨,又名山王果、刺莓果,别名刺菠萝,因为果皮上长满肉刺,民间俗称为“刺梨”,被营养界称为“维C之王”。

  2015年3月,时任黄丹镇山田村(现合并到里坪村)党支部书记的郑安平和妻子到贵州旅游时,发现当地种植有不少刺梨。

  “当时我就有点纳闷,难道我们老家不要了好些年的酸果果还有什么大用处吗?”带着疑问,郑安平在贵州进行了走访,得知刺梨在当地已是比较成熟的产业。

  2015年5月,郑安平专程带着村干部到贵州进行刺梨种植考察,“种植成本低、管理简单、适合山地发展。”刺梨的种植优势深深地吸引了郑安平等人,“感觉就像是为我们‘山里人’定制的一样。”

  里坪村地处沐川大山之中,山多地少,从猕猴桃、李子到油牡丹,村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为保险起见,郑安平带了些贵州的刺梨产品回来进行试吃,同时开始市场走访。2016年,他再次去到贵州,购买了一些刺梨枝条回来种植。

  “苗子太贵了,枝条更便宜。”稳打稳扎的推进后,里坪村的刺梨产业于2018年迎来了收成——1.5万余公斤鲜刺梨。最开始,郑安平和村里计划将这些刺梨运到贵州销售,后来有人建议将鲜果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市场上20多元一斤的消息让我们很是兴奋,当年所有的鲜果我们都卖出去了。”郑安平笑着说。

  2019年,郑安平投资建设了四川山珍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对刺梨进行再加工。在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的指导下,公司采用NFC工艺,将新鲜刺梨经过水洗、风干、压榨、瞬时高温灭菌、无菌灌装等流程,制作成刺梨汁。刺梨汁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1960mg/100g,此外,还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宁和黄酮等健康因子,深受消费者青睐。

  “村里的刺梨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全村人的主导产业,也是全村人致富的希望。”郑安平告诉记者,为了让全村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刺梨产业带来的实惠,他们在发展初期就通过自愿入股的形式,吸引了村里270多户村民入股,入股率高达90%以上。后来村里又成立了沐川县都得利刺梨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量化修剪、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采收储藏、统一分级包装、统一品牌战略、统一口径销售的“八统一”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管理,保证了产品品质。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对刺梨产业技术培训、种苗繁育、农资配送、产品回收、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刺梨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合作社已建成刺梨干果生产线一条,日生产能力1吨,四川山珍果生态农业发展限公司的刺梨汁加工厂可实现年加工鲜果5000吨。

  “近期,我们将对账上的几十万元收入进行再次分红,让村民享受更多实惠。如今,我们主打的刺梨原汁产品销路正在逐步打开,预计每年能够实现不错的收入。”对于未来,郑安平信心满满,“就像我们把合作社取名为‘都得利’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所有村民都得利。”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教育·广告
   第04版:时事·专题
酸果果变身致富“金果果”
适老化服务正当其时
立足职能为群众办实事
弘扬助残美德 关爱残疾学生
嘉州绿心公园又添新萌宠
干部任前公示
乐山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
乐山日报综合新闻·广告02酸果果变身致富“金果果” 2021-05-17 2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