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心梅 文/图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厚土。
4月18日上午,第四届铜河民俗“开秧门”活动在沙湾区牛石镇朝山村热闹上演。当地村民敲起锣鼓、撸起袖子、挽起裤脚,以奉香祈福、手工耕作、稻田摸鱼等形式,开启新一年春种,再现原汁原味的传统农耕文化。
据了解,2017年至今,牛石镇已成功举办四届铜河民俗“开秧门”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还通过原乡、原俗的农耕体验,为该镇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助力,成为铜河农耕文化新名片。
仪式感 传递农事信息
焚香点烛扫浮尘,祭拜土地盼丰年。
“开秧门”活动现场,一只头顶大红花的耕牛引来人群关注。活动在乡土味十足的牛儿灯表演《舞牛助耕》中拉开帷幕,两只“牛儿”在舞台上时而缠斗、时而攀高,憨态可掬、吸人眼球。“作为古代农耕重要的生产工具,牛自来被人们赋予神性特征。牛儿灯正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一种活态形式,过去,牛儿灯表现的是祝贺年禧、祈盼丰收、祝福平安等主题,现在更成为了民间喜事和老百姓农闲时自娱自乐的活动。”牛石镇宣传委员曹玉娟告诉记者,牛儿灯和“开秧门”活动的结合,更能体现老百姓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眷念与传承。
奉香祈福、饮开秧酒、发栽秧粑、吃栽秧蛋……随着一个个庄重肃穆的仪式环节,承载着收获与希望的秧苗被送到田间地头,不少准备参与插秧比赛的村民更是整装待发。随着一声“开秧门喽”,静谧的乡村瞬间被点燃,牛石镇6200多亩耕田陆续进入春播插秧时节。
“‘开秧门’这一仪式来源于农耕文化,第一天插秧时,通过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对社稷二神(注: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的敬奉之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农业生产民俗之一。”曹玉娟告诉记者,相传在古时的铜河一带,谁家第一个下田插秧,就拿下“开秧门”的头彩,也代表着开启了新一年的春耕。
“‘开秧门’仪式后,一年的农忙大门也从此打开。所以,争夺“开秧门”的头彩对于勤劳朴实的农民而言也有着深层的意义。”曹玉娟表示,过去,获得这份殊荣对与农田相伴的农民而言,其荣誉感并不亚于读书人金榜高中。如今,在每届“开秧门”活动中,牛石镇都会邀请当地的插秧好手参与到仪式活动中来。
记者了解到,自古以来,“开秧门”仪式就是沙湾区农耕文化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其形式和意义在《沙湾区志》及当地乡镇的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嘉庆十七年版《乐山县志》中的《祀典志》曾描述“开秧门”仪式:“天神人鬼列于祀典者,涡轮郡县之大小固皆将有……”“合百代之礼乐而损益之祭祀之美,齐齐皇皇所由盛也……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同时,“开秧门”仪式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最早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秧师栽第一棵秧苗,后来由地方行政长官扶犁开耕的演变,从中反映了统治者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信念感 传承农耕文化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如今,“开秧门”活动早已不再局限于祭祀仪式,而被赋予越来越多的信息和内容,传达出百姓对自然万物的感恩之心,以及人们心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
当天的“开秧门”活动,手工耕作和稻田摸鱼成为村民广泛参与的趣味比赛项目。
在助兴的锣鼓声中,参加插秧比赛的选手纷纷拎着秧苗出场,下田插秧,手臂上下挥舞间把秧苗均匀地插满梯田。“现在机械插秧越来越方便,人工插秧这门传统手艺逐渐失传,让我觉得很遗憾。”选手魏素容是铜河民俗“开秧门”活动的“常客”,从第一届便开始参加手工耕作比赛,在她心里,这种展现传统技艺,传承农耕文化的活动弥足珍贵。
稻田摸鱼比赛因为趣味性深得村民青睐,大家纷纷卷起裤腿、光着脚丫,腰扎鱼篓、踩进稻田,欢呼追逐着灵动的鱼儿,欢笑声此起彼伏。“左边!左边有鱼!”“往右,我又抓到了一条!”……参赛者手忙脚乱,围观者乐在其中,稻田俨然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牛石镇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近期又对镇内古代遗存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铜河文化项目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希望借此清理文化家底,挖掘文化资源,弘扬古代铜河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内容。‘开秧门’仪式正是在充分进行文化调研基础上,就文化复兴产业所做的一个尝试。”看着活动现场的火热,牛石镇党委书记吕容斌颇为激动,“近年来,牛石镇坚定‘农旅融合发展示范镇’战略定位,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变资源为产业,努力实现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
牛石镇传承铜河文化的努力没有白费,当天的活动现场,不少外地游客兴致盎然。达州游客黄女士告诉记者,带着小朋友直观感受这样一场农耕文化盛宴,可以让小朋友更加亲近自然,了解乡村,“希望未来还有更多与农耕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黄女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配合沙湾“文旅兴区”战略,牛石镇主动担当、不等不靠,积极淳化民风、开拓思路,广泛寻找和打造文化亮点。“未来,我们将以铜河民俗‘开秧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铜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地域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打造铜河农耕文化新名片,推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能,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吕容斌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