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时事·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4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井研:“散田”变园区 水稻变“宝”稻
宝五水稻现代农业园区一景

  ■记者 唐诗敏 文/图

  3月24日,气温回暖,阳光明媚,位于乐井快速通道旁的井研县宝五水稻现代农业园区格外引人注目,稻草制成的耕牛、农人、粮仓造型各异,生动展现了当地的农耕文化。“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宝五镇曙光村,这里属于园区的核心基地,全部种植优质有机水稻。”宝五镇副镇长汪革显指着水稻种植区说。

  “小田”串联变“大田”

  打造“有机粮仓”

  长久以来,井研县以发展农业为主,农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农业陷入瓶颈。农民自己种植的传统水稻,即便产量不错,但售价较低,粮食收割期甚至需要雇佣专人共同作业,扣除人工成本,一年所获实在有限。为推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土地利用率,2019年,当地党委政府规划建立水稻园区,引进龙头企业井研县林翔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翔公司”),公司成立井研县林翔优质粮食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林翔合作社”),大刀阔斧进行农业改革,规模化引种有机水稻。

  记者站在园区观景平台看到,宝五镇曙光村的200亩有机水稻田平整宽阔,从左向右呈微阶梯式分布,两侧均有灌溉渠。“这田地看着多舒服啊,以前可不是这样。”汪革显回忆道,“土地流转以前,村民都是自己耕种小块田地,水稻品种老旧,也不能实现规模化机械作业,不仅辛苦,收入也低。”

  为将土地有效整合,高效利用,2019年,村集体经济流转村民手中的土地并引进林翔公司,与井研县农业农村局携手,在宝五片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03万亩,其中高效节水农田1000亩。如此一来,“小田”串联变“大田”,成了有机水稻的“摇篮”。

  为帮助农民增收,林翔合作社采用“农户+订单”模式,建立200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其中有机水稻基地1200亩,带动周边镇农户发展订单种植15000亩。据汪革显预估统计,合作社里面的农户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宝五镇曙光村四组的脱贫户王群辉今年69岁,因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慢性病,无法长时间劳作,生活一度十分困难。“我现在流转了2亩地,又在林翔公司工作,做些除草、排沟的活,农忙时一天能挣上100多元,每年还能收租金,生活比以前好得多。”王群辉笑着说。

  亮出有机品牌

  水稻身价翻倍

  在林翔公司粮食加工厂房外,“有机米墙”高高垒起,厂房内,成套大米加工设备与原料烘干设备还在“孜孜不倦”地运转着。据了解,林翔公司已注册“林翔”“林瑞”粮食商标,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产品获得“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授权,远销港澳地区。

  “以前村民种的水稻产量差不多是我们现在有机水稻的两倍,但是价格低,每斤只有3元左右。而有机水稻的市场价格每斤10元至20元,算下来,村民还是增收不少。”林翔公司董事长王世林自信地说,“之前我们也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但是说实话,我们的有机大米不愁销路,供不应求,所以去年我们就把线上销售暂停了。”

  有机水稻的成功有目共睹,当地乘胜追击,引进井研县老农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正筹建老农民农事服务中心,中心将为散户村民提供农事服务、技术服务、托管服务等。“有些村民长期在外,土地没人照看,水稻生产很受影响,甚至土地就荒废了。有些村民就委托朋友代管土地,种植粮食。”汪革显说,“还有些村民,未来可以通过我们的老农民农事服务中心,达成托管合作,由专人照看土地的肥力、水分,管理粮食生产,还可提供技术支持。”

  不久前,井研县宝五水稻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2020年度乐山市现代农业园区”,如今的宝五镇,粮食产品升级换代,“身价”翻倍,但大家觉得这还不够。预计今年6月,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紧挨园区的农商互联集配中心将破土动工。“目前,我们的农产品还属于粗放式运营管理,打造集配中心,就是要建立冷链物流,优化产品的加工与管理。未来,集配中心里不仅有水稻,还有柑橘;不仅服务于我们的园区,还将辐射整个井研县。”汪革显说道。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时事·广告
   第04版:健康教育·广告
   第05版:中缝
清明假期,祭扫旅游出行将有哪些新特点?
两枚铜板 铭刻不朽
公安部将持续打击诋毁英烈等违法犯罪行为
图片新闻
井研:“散田”变园区 水稻变“宝”稻
陈劲松:刚柔相济的纪检扶贫人
遗失声明
遗失声明
扫一扫
乐山日报时事·广告03井研:“散田”变园区 水稻变“宝”稻 2021-04-03 2 2021年04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