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松 采血仅用0.2秒的“飞针匠人”
唐诗敏
柳松为患者采血

  ■记者 唐诗敏 文/图

  近日,一个“飞针”采血的短视频在网上突然火了。视频中的采血医生不仅技法熟练、“一针见血”,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眨眼功夫针就成功穿刺血管,速度之快实为少见。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乐山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医生柳松。

  学习“飞针”

  勤学苦练 从“扎自己”开始

  日前,记者来到市中医医院,见到了柳松本人。柳松今年25岁,来自马边彝族自治县,他笑着说:“我工作一年半了,算不上新人,但也绝不是‘老师傅’。”

  谈及自己是怎么火的,年轻的柳松有些不好意思。他说:“去年2月份的时候,我就在网上看到一个‘飞针’采血的短视频,心想还有这操作!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于是就从给自己扎针开始,每天练习,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采血技术。”

  当时恰逢医院员工体检,柳松把握住机会,让同事们给自己“练手”。“还别说,我给陌生的患者采血不紧张,倒是面对同事紧张得很。”柳松说,“刚开始不敢直接‘飞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来,渐渐熟能生巧。”终于,踏实、勤恳的练习不负有心人,半个月时间,柳松就掌握了“飞针神技”。

  “飞针”到底有多神速?会不会痛?记者带着好奇切身体验了一番。只见柳松一丝不苟地为记者捆扎压脉带、寻找弹性较好的血管、消毒……还未等记者反应过来,针已扎进手臂,速度很快、几乎没有痛感。“同事给我拍过一些采血视频。我降速观看时发现,针穿刺用时约0.2秒。”柳松说,“体验过‘飞针’的患者给了我很多好评,也给了我鼓励与信心。”

  “神技”背后

  只求“一针见血” 减少患者疼痛

  作为一名医生,柳松并不以技术为傲,苦练“神技”的背后,怀有简单而朴素的心愿。“采血医生比任何人都希望能让患者‘一针见血’。”柳松认真地说,“在扎针时,一次性成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他们的焦虑,还能为其他排队的患者节约时间。”

  “飞针”虽好,却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面对幼龄和特殊疾病患者,太细、太硬的血管都是采血医生的难题。“有一次,我给一个仅5个月大的婴儿采血,小孩一直哭,家长很紧张,我也不由得紧张起来。那么小的孩子,有些不忍心下针。”柳松说,“当采血成功的那一刻,我们都很高兴。小孩的血管都很细,采血不容易,如果手臂静脉采血失败,就得在脑袋上采血;如果还失败,就得找孩子脖子上的血管,想想就让人心疼。”

  如今的柳松在医院科室小有名气,不少同事纷纷向他“取经”,也学会了“飞针”。

  今年,柳松再接再厉,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小目标:“争取每周采血最多失误两次!”说完,他腼腆地笑了。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房产·广告
   第04版:时事·广告
   第05版:中缝
柳松 采血仅用0.2秒的“飞针匠人”
305路城际公交正式运行
脱贫攻坚再“入伍” 当好浙川同行“铁道兵”
服务“零距离” 党群“心连心”
勇立潮头争一流
让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乐山日报综合新闻02柳松 采血仅用0.2秒的“飞针匠人” 2021-02-04 2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