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心平
11月19日,乐山数字经济示范园开园,总投资20亿元的10个数字经济项目落户乐山高新区;宝德计算机四川首条信创产线实现当年投运量产,产品占全省30%市场份额,年产值2亿元以上……数据新要素动能澎湃,数字产业化风生水起。
极不平凡的2020年,乐山疫情防控、8·18抗洪抢险、社会治理、产业强市等多个领域,“数字力量”凸显担当作为,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全市包装生成总投资500多亿元“新基建”项目60多个;5G基站建设规模和覆盖率居全省前列;数据中心规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化促进中心,开发数字产品20余个。
率先布局数字经济,“数字乐山”创新发展,展露先发之势。
“新基建”有力支撑 数字“新生代”走在前列
通过5G远程会诊系统,乐山市人民医院与省卫健委、华西医院联合完成乐山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远程会诊;有效切断疫情期间线下接触感染,教育系统、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5G高清云视频,在线课堂达45万人次;5G网联无人机精准助力8·18特大洪涝抢险……5G+融合应用,开辟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新通道。
数字“新基建”有力支撑,数字“新生代”走在前列。聚焦5G、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2020年全市包装生成总投资500多亿元“新基建”项目60多个,“数字乐山”开新局迈新步——
5G规模全省领先:全市新建总投资20亿元5G基站2200多个,实现市中区、峨眉山市、乐山高新区、乐山大佛景区、峨眉山景区等重要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和其他区县城区重点区域覆盖,建设规模和覆盖率均居全省前列。
数据中心快速布局:浪潮、宝德等数据中心相继投运,西部文旅大数据中心升级扩容,新签约总投资40亿元的汉云谷、中青宝等数据中心项目,全市机柜总规模达2万组,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工业互联网加力建设:收集总投资37.4亿元工业互联网项目17个,其中德胜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正加快推进,尚纬股份新能源及轨道交通用电缆智能制造项目已建成投用,永祥新能源基于5G工业互联网运用的高纯晶硅智能工厂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前期工作。
“数生未来”育新机 数字产业化风生水起
11月19日,一场以“数生未来”为主题的数字经济生态大会在乐召开,聚集相关部门、企业代表200余人,深度探索乐山数字经济转型升级路径,聚焦产业数字化,扩大“数字乐山”影响力。
“数生未来”育新机。2020年,全市举办2场数字经济专场签约仪式,签约项目17个,投资183亿元;靶向引入人工智能、数字文创、大数据IDC等数字经济重点企业16家,投资金额16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招商目标。
数字产业呈现集群规模效应,产业新生态态势喜人——
数字园区提速建设。宝德大数据产业园加快推进,宝德未来科技城开园,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年内建成投运,四川电信、国星宇航、金山集团等22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数字经济示范园初具规模,入驻总投资13.2亿元的宝德计算机公司、MCN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吸引40余家数字应用和创新企业签约入驻;建成投运全省首家市级直播基地四川MCN产业基地和西南美食产业直播基地。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园一期计划2021年初建成投运,浙乐东西部扶贫电子信息产业园示范区、东西部协作浙川(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工建设,拟入驻项目15个。江浙沪合作打造数字经济“飞地园区”,川浙(夹江)数字文创产业园一期将于2021年开园。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汉云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即将落地,充实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目录。
数字核心产业突破发展。线上经济快速发展,直播电商快速增长,直播观看人次累计超过900万人次,全市网络交易额预计达329.68亿元、网络零售额183.93亿元,居全省第二。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崛起,依托乐飞光电、峨嵋半导体、菲尼克斯等重点企业发展通信光纤、电子元件产业,依托博思半导体、希尔电子、嘉洋科技发展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产业,全市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48亿元。通信业务总量预计实现260亿元,同比增长24%。
“一朵云”演绎新精彩 产业数字化高位赋能
信息化加持,制造业装上飞翔的翅膀。
“信息化既带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更带来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迭代升级。”德胜钒钛董事长周平深有感触。作为中国民企500强、四川绿色经营百佳民企50强,德胜钒钛数字化升级走在前列并享受到红利,今年4月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在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和创新创业试点示范项目中优先获得国家工信部和省市项目资金支持。
“一朵云”演绎新精彩,产业数字化高位赋能,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
智能制造上云。聚焦工业挑大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尚纬、福华等5户数字工厂试点,福华通达化工循环产业云平台、长飞光纤光缆智能化生产线系统入围四川省年度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项目,长飞光纤项目获选行业系统解决优秀方案;德胜集团、永祥股份等采用高度集成信息化管理系统及自动化生产线,成为全市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出台《乐山市推进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依托工业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仿真等技术应用,提升设备远程控制、诊断维修等能力,推进内部组织模式创新;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系统应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已有200余户企业上云。培育本土云服务商,“金蜜工业云”入选省上名录,为36户企业免费提供1对1信息化诊断服务,为五粮液集团、意龙印染公司等15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平均达15%以上,降低人力成本28%以上。培育创新服务平台,搭建全省首个数字化促进中心,引入工业、教育、文旅等数字化产品20余个,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智慧文旅示范。厚植文旅优势,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与旅游深度融合,乐山跻身5G智慧文旅全省试点。峨旅智慧文旅“两平台两中心两终端”完成建设,建成全省第一朵“旅游云”。中秋国庆期间成功举办5G+无人机主题表演秀,线上传播量累计近2000万人次,成为月光经济新亮点。
智慧农业试点。联合华为、中国农科院与井研开展合作,智慧农业“1+2+3”模式汇集数据资源库,实现智慧农业统一指挥和调度决策,即将建成投用。支持科库科技公司打造“优农帮”农资监管追溯平台,获得农业部数字农业农村优秀项目奖。推动沙湾区开展智慧生猪养殖试点,引进MASTER CHAIN全自动喂料系统以及TEM-CN猪舍智能湿度控制系统,实现生猪养殖“自动喂料、智能控温”。
数字政务集成新应用
治理体系构建新格局
推进内部办公“最多跑一次”改革,“乐政通”协同办公平台今年5月6日正式启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办公无纸化、协同化、一体化,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乡村四级协同联动办文、办会、办事“大办公”体系。
数字政务集成新应用。为期3个月的数据归集大会战,累计归集数据801类约3亿条,全市大数据池初步建成;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完成整合,实现门户网站支持IPV6双栈访问;审核备案全市202个信息项目,审核资金2.703亿元,审减资金0.635亿元;编制政务资源目录,完成全市58个部门政务资源目录编制2262个,发布共享目录1608个,关停整合信息系统66个。
“乐政通”在内的“三平台两中心”全面提速“数字乐山”,构筑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格局。“1+3+N”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形成乐山“城市大脑”雏形,全面融合城市管理、心连心服务、应急指挥、经济运行调度,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全省市州第一个综合APP“智乐山”,集政务、生活、旅游、金融等服务于一体,整合59项便民服务和5789项个人、法人办事指南,“天府通办乐山子站”作为市州唯一站点已向其输出37项本地服务,实现民众办事“一证即可”,部门调用“一点即通”,领跑全省线上综合服务;“政务大数据中心”“数字乐山安全运营中心”打破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开展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创新应用,构筑全市信息网络和数据安全大屏障,“政府数据资源通用服务平台”获2020年首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政务大数据应用赛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