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全国各大避暑景区再现火爆景象,尤其是一些热门旅游点,更是出现了游客爆棚,接待容量超负荷,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事件。
旺季出游,最怕选错地方。明明带着一肚子的憧憬和热情千里迢迢而来,却被旅游地的“肠梗”拒之门外,或者直接堵在路上,这种福没享到却窝了一肚子火的心情可想而知。2013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旅游景区的九寨沟,发生了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甚至出现游客“攻陷”售票处的传闻。尽管此后九寨沟管理局公开向广大游客发表书面致歉书,道出了造成拥堵的原因是因为“少数游客不配合景区相关规定,不听劝阻,翻越栈道,最终导致整个客运系统几乎瘫痪”,但事实上,景区的超负荷运营,缺乏科学的旅游预警方案,都是造成此类事件的直接原因。
拥挤的旅游地不只九寨沟,刚刚过去的暑假,随便打开朋友圈,到处都是秀景区秀人多的照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大景区正在借力“智慧旅游”打造自己的全新旅游时代。在忙着推介景点、美食、特色商品的时候,作为景区的主体,相关部门是否能多想点办法,通过“智慧旅游”这张无所不及的网络,以门户网、微博等有效载体,向旅游者释放出更多有用的信号,比如不断更新的人流量、酒店信息等。而对于政府和旅游部门而言,则应该科学引导,将本地的旅游景点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或者套餐推销,或者单品介绍,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不至于旺季一来,全都一窝蜂朝一个景点跑。
景区、旅游者之间,需要建立更加透明更加立体的对话形式。只有实现了信息通畅,互通有无,横亘在两者之间的“肠梗阻”才能最终化为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