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纵深
     
本版列表新闻
青江新区~~~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江新区
新城崛起日新月异
海通广场景观
至乐路生态景观
青江新区各项目加快建设▲
旅游集散中心已完成基坑开挖
嘉瑞大道石板滩大桥建设现场
外观大气的公交客运总站
青江新区宽敞的道路
  ■本报记者罗学锋方方文/图

  青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29个项目已启动14个。在规划设计上将道路等级标准提高,主次干道分明,路网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需求。在规划和建设中,提高道路附属绿地标准,通过集中绿地、海通广场等,提高城市品位和生态功能。综合管廊建设,将给水、电力、照明、通信等管网全部纳入其中,此举在全省领先、是乐山首次。

  “千年古嘉州,时尚新青江”。青江新区,规划面积5.3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5平方公里。它以“时尚”为名,肩负着展示人文嘉州、重塑乐山城市形象的重任。青江新区,从一诞生开始,就在书写乐山城市建设的新历史:第一个做城市设计的新区,第一个做综合管廊规划的新区,第一个建设人行地道的新区……

  历经3年多建设,青江新区从无到有,逐渐崛起在乐山中心城区西北部。

  阡陌交通智能高效

  “以前到成都,得先从棉竹坐公交车到城里,然后再转乘1次公交车到中心站,最后才能坐上到成都的车,到了成都还得走很长一段路才能找到公交车站到达目的地。一趟下来,人被折腾得够呛,要是手里再有个大包小包的话,那就是受罪。”7月26日,家住市中区棉竹镇的梁翠英告诉记者,青江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让乐山的城市交通建设提升了一大步。“现在只要坐一趟公交车就能到高铁站,出了高铁就是成都的地铁,方便得很。”

  梁翠英的便捷感来自青江新区“城市通达地”的规划定位。青江新区在规划设计上将道路等级标准提高,主次干道分明,路网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需求。随着青江新区各项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梁翠英的便捷感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记者在青江新区看到,总长1100米、宽100米的至乐路已完工,笔直、宽敞的路面折射出整个新区的大气。“工”字形的至乐路人行下穿通道工程主体和装饰装修及安装工作也已结束,现代感十足的外观令人印象深刻。

  沿至乐路前行,瑞祥路B段已经完工,将与三苏路、凤洲路、太白路形成环线,丰富青江新区核心区路网、实现畅通交通的同时,也将方便搭乘高铁的市民和游客进出。1、3、22路公交车已开进青江新区,新建的公交车站点早已投用。穿上玻璃“外衣”的公交客运总站与绿网包裹的长途客运站相互呼应,共同“奏响”建设行进曲。高铁站旁的旅游集散中心也不甘示弱,已完成基坑开挖,预计2016年春节前完成。

  “目前,青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29个项目已启动14个。三苏路已完成路面施工,正在进行交安设施、路灯、人行道的施工,预计8月全部完成。瑞晗路已完成与三苏路相交处人行通道建设。凤洲路正进行三苏路与太白路段路基开挖与回填。海通广场地下停车场入口处智能停车收费取卡机、栏杆和摄像头都已投用。”青江新区工程建设协调指挥部协调处处长李亚新告诉记者。

  离开青江新区核心区,往棉竹方向前行,记者看到,全长306米的嘉瑞大道石板滩大桥建设正酣。工人在桥面上或浇筑混凝土,或运输建材,忙得不亦乐乎。大桥先桩、柱式桥台已完成,180片梁全部浇筑完毕,160片梁已完成了架设。“此刻,全长96米的瑞祥路C段江公堰桥也正抓紧施工,桥桩、桥台等建设基本完成,30片梁完成了浇筑,12片梁完成了架设施工。”李亚新介绍说。

  道成环,路平坦,纵横交错,高效智能……建设中的青江新区正在用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呈现乐山城市新风貌。

  生态景观如景似画

  城市生态景观,既是城市建设的元素,也是一个城市气质的浓缩。青江新区高品质的生态景观,让身为乐山人的张嘉瑞特别自豪。

  “今年暑假,同学到乐山来玩,刚出高铁站就对我们的城市啧啧称赞。”张嘉瑞说,青江新区很好诠释了乐山的城市新精神,是乐山新名片。“整个海通广场开阔大气,景观很丰富,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乐山的秀美与现代交融的气质。”

  乐山是国家园林城市,青江新区是我市对外形象的展示窗口。在规划和建设中,我市提高道路附属绿地标准,主干道两侧绿化带达到20米,通过集中绿地、海通广场等,提高青江新区的城市品位和生态功能。

  海通广场为立体化设计,地下层是停车场,并预留了部分商业设施;地面层则为以绿化景观为主的公园。7月26日,记者从公交客运总站出发,沿瑞祥路前行,整个海通广场景观逐一呈现。花草径内,花与草绵延成片,常绿大乔木与开花小乔木点缀其间,大小相宜,高低错落。具有古典韵味的草锥广场,以黑白灰三色为铺装基调,端庄典雅;广场中部几根白色莲叶状伞形构架,简洁中包容智慧,彰显着乐山的开放与融合。主体空间呈半圆形的主题雕塑广场,通过中心花坛营造出多层次空间感,规律布置的树阵,在阳光的照耀下,让整个区域充满生机与活力。主题雕塑广场旁的城市游园内,大部分景观已经完工,几位工人正在进行着最后部分的地面铺装。城市游园采用自然生态的乔木围合空间,点缀盆景式造型树,打造充满现代感的“城市梯田”草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处开阔的公共“绿肺”。局部设计的景墙、石阶、文书廊等景观,让人在刚来时对乐山的历史、文化、美景充满期待;在离开时对乐山的自然、人文无限回味。树阵广场、红色丝带绿廊、起伏草丘、疏林草地……海通广场的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说集大成的海通广场生态景观让人豁然开朗,那么至乐路两旁的景观则让人心旷神怡。笔直宽阔的道路两旁,树木整齐排列,绿色葱茏间一排排仿古建筑若隐若现;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坪,红褐色路径,将单一建筑串联成片,更有灵气……

  崛起中的青江新区,正以逐渐完善的生态景观打造乐山“城市会客厅”。

  综合管廊独一无二

  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已饱受垢病。新区建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青江新区在规划之初就站在了高点——建设综合管廊,将给水、电力、照明、通信等管网全部纳入其中。此举在全省领先、是乐山首次。

  以往的城市,地下管线条块分割、多头敷设、多头管理,各种管线重叠交错、安全问题多。综合管廊能减少对地下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有效减少道路因管线施工反复开挖造成的“马路拉链”现象,城市地下管线将得到更好保护。

  记者在嘉瑞大道施工现场看到,路基两旁,混凝土浇筑的综合管廊已初现雏形,与道路建设齐头并进。“按照宽40米以上道路双侧布置,40米以下单侧布置的原则,整个青江新区20条道路都布置了综合管廊,管廊分为A、B、C、D型,总长约39公里。电力、通信、给水等管线将容纳其中,各类管线设计为层式构造,以便充分利用管廊空间。整个管廊为钢混结构,厚度为50厘米。管廊设计有通风口,外层还有高质量的防水隔层,以保护管廊内的管线不受潮湿、震动等外界因素影响。管廊每隔一段距离都留有投料口,以方便对管廊内的线路进行安装、检修和维护。”李亚新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我们已完成至乐路、瑞祥路B段、三苏路、太白路、嘉瑞大道、海通广场周边1#、2#、3#支路8个项目综合管廊建设,建设长度约1.1万米,其中,至乐路综合管廊已投入运行。”

  青江新区的综合管廊在乐山独一无二,将开创乐山城市建设的新历史,也将为乐山的城市建设积累难得经验。“有了青江新区综合管廊建设的成熟经验、良好效果后,我市将力争在苏稽片区规划的19.1平方公里城市新区范围内全面推广综合管廊,节约社会资源,树立乐山城市新形象。”李亚新说。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健康
   第04版:时事
   第05版:纵深
   第06版:金融
   第07版:商 界
   第08版:广 告
新城崛起日新月异
乐山日报纵深05新城崛起日新月异 2015-08-04 2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