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7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诵读之美
刘楚云

  刘楚云

  比起不出声地默读,我更爱诵读。诵读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升华为有声、有境、有情的艺术。因文义不同,诵读时有高低快慢、缓急轻重,在吟诵中细细咀嚼品评,才能读出其韵味,体会其优美。 

  诵读之美,美在韵律。杜甫有诗云:“赋诗歌句稳,不免自长吟。”若想体会抑扬顿挫、曲折变化的韵律之美,需得诵读。诵《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慷慨激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诵卢纶《晚次鄂州》“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情致悠远,淡雅含蓄,读来饶有韵味。诵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身临其境,仿佛声声琵琶穿越千年,萦绕耳畔。诗歌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平仄互间的格律美,错落有致的参差美,唯有出声诵读,方能领略。 

  诵读之美,美在意境。我曾以为的意境美,是“弄花香满衣”的瑰丽,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是“桃花乱落如红雨”的华美。直到有一次,有幸听一位名家诵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声音由虚转实,由远及近,由缓入急,动静结合,高低错落。在这精彩的诵读声中,我脑海里不自觉地勾勒出庐山瀑布的壮阔画面,体会到诗中有画的意境之美。不禁感叹,诵读是在有限意境中、创造无限可能的艺术啊!

  诵读之美,美在深情。有声有韵有情方为“诵”。年少时,课堂上随老师齐声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并没有太多感触。至而立之年,雨夜闲来无事重温经典,温暖的台灯下沉入自己的世界,再次深情诵之。读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声音不禁哽咽。“声发于心”,声音成为了情感的出口。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父亲日渐佝偻的背影,想起他在烈日下劳作,在夜雨中离去,情不能自已。诵读的时候,不再囫囵吞枣,无须一目十行。吟咏之中,将自身阅历融入作品,在作者的文字中,创造独一无二的情感世界。

  清代唐孙华有诗言:“延客开松扉,书堂散诵读。”这样的境界,是我向往的。有美文,有书香,有诵读声,一生足矣。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热闻
   第04版:深闻
   第05版:热闻
   第06版:随笔
   第07版:诗歌
   第08版:文明你我他
爷爷的兔子
武周时期的大唐气韵
小萌兔
诵读之美
大唐女子
三江都市报随笔06诵读之美 2022-07-11 2 2022年07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