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峨眉山市:
发现与保护并重 人类与自然共生
杨心梅

  ■ 记者  杨心梅

  “叮叮,咚咚,叮咚叮咚……”近日,记者走进海拔800米的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听到水塘边婉转动听的声音如同古琴发出的音符,此起彼伏、遥相呼应。

  “这是峨眉山‘弹琴蛙’发出的鸣叫。”实验站工程师李策宏告诉记者,弹琴蛙学名仙琴水蛙,体长约5厘米,雄蛙的喉部有一对声囊,鸣叫时,空气的振动引起共鸣,可以形成一个个声谱,如同音符。

  伴随着蛙鸣,记者穿行在实验站园区,看见品种繁多的植物郁郁葱葱:峨眉百合清香浮动、峨眉含笑枝繁叶茂、“植物界的大熊猫”峨眉槽舌兰依附高大阔叶树干奋力生长……

  “今年9月,我们对逾千株峨眉槽舌兰首次进行野外回归实验。”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海燕告诉记者,由她负责培养的峨眉槽舌兰在经过5年的实验室人工繁育后,终于开启了回归大自然的脚步。

  脚步不止于站内。近年来,峨眉山景区野外巡查工作同样“捷报频传”: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2021年4月,峨眉山景区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红外触发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小熊猫、红腹角雉、苍鹰等野外珍稀动物活动的影像。

  今年4月,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助理工程师李小杰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喜讯。“我们在一条峡谷里发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植物冬青沟瓣,也是在峨眉山第一次发现这种消失了近百年的物种。”

  今年11月7日,峨眉山景区工作人员在野外巡查时,发现7只“鸟类大熊猫”黑颈鹤的活动痕迹,峨眉山景区第一次有了黑颈鹤的记录。

  近年来,随着峨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峨眉山的珍稀动植物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共有高等植物3700余种,探明动物种类2300余种。“峨眉山市出台了《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编制完成《峨眉山市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四川省峨眉山市“十四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在全面梳理全市生物多样性资源分布及其保护现状的同时,对峨眉山珍稀动植物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了法律保证,明确了下一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的目标、方向、任务及工作重点。”据峨眉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筑巢引凤”工程,峨眉山市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在景区设立科研机构和团体,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研究站、中国西南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峨眉山种质资源圃、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保护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心等专业人员的到来,更好地助力峨眉山市绘制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金融·广告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召开
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
沙湾区郭沫若故居 获“四川党外知识分子学习教育基地”称号
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最长瓦斯隧道贯通
今日导读
发现与保护并重 人类与自然共生
报头
广告
乐山日报一版要闻01发现与保护并重 人类与自然共生 2022-11-16 2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