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健康·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骨质疏松发病率呈“年轻态”~~~
全国老龄办:~~~
~~~——记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唐学智
~~~夹公资告[2022]7号
~~~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质疏松发病率呈“年轻态”
预防不“松” 护“骨”学起来
戴余乐
义诊活动现场

  ■记者 戴余乐 文/图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率为40%—50%,全国骨质疏松症病人超过1亿。为加强全民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人们健康意识,10月20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老年病科、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药学部等科室联合开展了“世界骨质疏松日”义诊活动。通过专家“一对一”咨询、免费骨密度筛查、健康知识讲座等,给予患者骨质疏松防治相关的建议,引导大家通过科学的方式预防骨质疏松,提高骨骼健康水平。

  现场  骨质疏松发病率呈现年轻化态势

  活动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参与咨询和筛查的市民络绎不绝,虽以老年人居多,但也不乏年轻患者。

  “我平时就经常觉得背痛、乏力,甚至还有变矮的情况。一开始以为是累到了,并未在意。今天咨询了专家,才晓得自己可能患上了骨质疏松,需要再做一个全面检查。以前只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问题,怎么也想不通我才50岁怎么就‘松’了。”市民余女士无奈地说。

  据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慧介绍,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一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还有绝经后的女性也需要格外注意,此时雌激素大幅下降,易患骨质疏松。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呈现年轻化态势。如存在长期吸烟酗酒、缺乏锻炼、营养不均衡等情况,会阻碍钙的吸收,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

  提醒  健康生活方式助力骨骼健康

  “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增强健康意识,建议40岁以后做一次骨密度检测,50岁以后每年至少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水平,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李慧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营养、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多方面入手助力骨骼健康。

  营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必要时服用钙剂。在补充钙的同时,充足的维生素D也是必不可少的。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促进肠道的钙吸收。但在享受阳光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晒伤。

  运动:管理和控制好体重,长期超重和肥胖会加剧骨骼和关节承重负荷。根据自身特点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参加体育锻炼时先做好准备活动,舒展关节,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端正身姿和体态: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期,正确的站、坐、卧姿是脊柱健康的基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课间休息要离开座位适量活动。减少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时间。

  重视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运动锻炼能够保持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舞蹈、单腿站立等形式的运动可以降低因衰老导致的关节僵硬,保持或改善平衡能力和耐力,降低和减少老年人跌倒或者跌倒导致骨折的风险。

  小贴士

  不同年龄段

  护“骨”也不同

  0—18岁年龄段:注意膳食营养、加强运动,为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进行储备,使骨骼健康不输在起跑线上。

  18—40岁年龄段:勤运动,多晒太阳,做好骨骼健康维护,努力提高骨量峰值。

  40—65岁年龄段:认识和重视骨质疏松症,每年检查骨密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5岁以上年龄段:加强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预防跌倒和跌倒带来的骨折危害。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健康·广告
   第04版:广告
预防不“松” 护“骨”学起来
2022-2025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
来之能战源自有备而战
夹江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广告
乐山日报健康·广告03预防不“松” 护“骨”学起来 2022-10-25 2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