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事业幸福感
峨眉第二中学教师 李宏
回顾从教32年,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获得事业幸福感。
在我的年度考核表中,我总会写上“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勤恳,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些话已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了时刻对照检查自我的标尺。我坚定地认为:“干一行、爱一行,静下心、沉下去、勤专研,才能在这个行业中收获属于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职业倦怠期,而我认为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源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所以要想不失去这份热爱,那就要走出舒适区去迎接新的挑战。我一直认同“活到老学到老”。从教多年,我经历了四套英语教材。教学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每次学习后,我都充满想法和动力,想要去实践。每送完一届学生,我都要总结这届的得与失,思考着要带给下一届学生哪些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还是老一套不改变,怎能俘获学生的味蕾,又怎能应对时代的变革?所以永远保持学习的年轻态,和学生一道感受教与学的成长,才能收获我们事业的成就感。
从教以来,我一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行的熏陶和教育。大概在10年前,我就感到与一些学生的沟通无效多于有效,有些学生更是叛逆得让父母无能为力、心力交瘁。于是在2014年暑假,我自费参加了两次传统文化心理教育学习论坛。这次学习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在学生思品教育方面有了突破升华。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作为我的教育内核,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细致观察、及时找他们谈话、与家长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认同他们的感受,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抱抱、让他们在我的怀里任性大哭……别样的开导让学生们眼亮心明,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在我的积极干预和家长们的配合下,几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学生成功完成了高中学业并顺利考上大学,圆了大学梦。看着这些孩子能身心健康地走上人生的另一个舞台,我感到骄傲与满足,他们的健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光阴如梭,我也从一个青葱少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一路走来,留在我心里的只有感恩。感恩学校领导对我的培养,感谢同事朋友们给我的支持;感谢我的学生们,给了我无数灵感和智慧,让彼此收获许多美好与快乐,让我感到自己和他们一样年轻。正是如此,我更加喜欢教育工作。希望老师们能在教学工作中收获尊严、喜悦和幸福,也愿老师们永远充满青春活力,在教育一线工作中熠熠生辉!
一切为了学生
乐山外国语学校教师 谢红军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教师,但面对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对我的信任、期待,我深知肩上的重任,除了拼尽全力,我别无选择。修德育人、坚守初心,我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乐山外国语学校执教以来,我有幸获得了一些成绩。在这些成绩背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扎根学生之中,心怀教育理想,坚持真情陪伴,提升自身修为,科学精准施教,是我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为人师者,最怕误人子弟。我对教育工作始终心怀敬畏,牢记责任与使命,我一直秉承“让每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理念,坚信通过艰苦奋斗,我和团队能够帮助孩子们实现青春的涅槃,托举他们到达人生的更高平台。
“一切为了学生”是我为师的准则。每一天早晨,我迎着朝霞曙光走进校园,静心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每一个夜晚,我带着欣慰、困惑、倦意随星光回到家里,再备课到深夜,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教育就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的过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也办不好教育。面对一群自尊敏感、情感脆弱的孩子时,我们除了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还必须付出无私的爱、真实的情感、公平的处事、长期的陪伴,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互动与和谐,才能塑造美好的心灵。
我对学生的真情陪伴是29年如一日实实在在做的。我曾经把办公桌搬进教室,完全融进了班级;在冲刺高考的关键期,每天晚自习后,仍然陪护在孩子们身边直至深夜;为挽救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带领科任教师一次又一次家访、约谈、辅导,终于帮助孩子走出阴霾,考上了重点大学;与学生一起“疯狂”,校艺术节多次与学生同台表演;运动会上拼命吼着加油,陪运动员冲在最前……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都是我坚持真情陪伴的真实写照。
从教以来,我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班主任培训、心理辅导、学历提高、课件制作、高考研究……只要对工作有帮助,我都乐意挤出时间去学习。我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研考、研专业、研教法、研学生。我的工作之外,还是工作。无数个夜晚、无数的假期,我都在认真读书、学习、做题、思考,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
教师眼中有多少学生,教学的精准度有多高,就能够创造多少奇迹。用信任、期待、激情去唤醒、激发、点燃学生奋斗的热血,远比枯燥说教、单调刷题要有效得多。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高考改革,研究精准教学,研究有效滴灌,这是我们科学施教的基本保障。遵循了教学原理,努力实现因材施教,我们才得以陪伴着孩子们行稳致远、勇攀高峰。
扎根彝区教育一线
马边彝族自治县三河口镇初级中学教师 娄格罗叶
我叫娄格罗叶,是马边彝族自治县三河口镇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2003年,我从西昌学院毕业,来到三河口镇初级中学任教后,我就暗下决心,要在这里落地生根,为马边这片热土培养更多人才,让孩子们能够眺望更远的世界。
19年的教学生涯,我始终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在教学工作中从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宣传资助政策,落实教育救助;寒暑假期间,义务给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多学习时间,亲自给学生做饭。2012年,我所教班级普高送生率达到80%,我还持续为这些考上高中的学生开展了长达三年的义务跟踪辅导。最终,在马边中学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2015年高考,多名学生考上了本科,其中有的还考上了重点院校。
从2014年开始,我利用空闲时间,无偿辅导大学毕业生参加教师公招考试,为彝区培养更多的本土教师。截至目前,先后有70多名大学毕业生顺利进入马边教师行业。
我认为,教师是一份事业,一份跟人打交道,跟心交朋友的毕生的事业。19年来,我在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用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知己”“家长代言人”。通过不同角色,让自己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恒心,经营着我们从事的、热爱的这份教师事业。这19年里,为了学生,我放弃了陪伴和照顾亲人的机会,有过遗憾,有过泪水,但从不后悔,因为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长成才,走出大山,我认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基层农村一线教师,我定会秉持教育初心和使命,坚守教育岗位、扎根彝区教育一线,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关爱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继续为民族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和热血,让更多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大山,拥抱世界,追逐梦想。
做新时代职业教育最美奋斗者
犍为职业高级中学教师 刘林
作为一名职教教师,能有幸参加乐山市庆祝教师节座谈会,更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政府、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感受到了作为职教教师的荣耀。
回想自己第一次站上职教讲台,诚惶诚恐,生怕讲漏了一个问题,生怕没有讲清楚该讲的知识。我的指导老师告诉我:要吃透教材、吃透技术、吃透学生。从此,我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三个吃透”上面,我要像当初教我的老师那样,把中职学生培养成才。特别是学校由农学专业转向二、三产专业时,作为农学专业的我,又不得不转行,教机械加工专业。面对全新的领域,我只有加班加点地啃教材,抽时间到镇上的农机制造厂、街边的农机修理铺,向工人师傅学习车工、钳工、焊工技术,利用假期到四川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学习数控技术……为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我参加重庆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学习,用两年半的时间取得了第二个本科文凭。在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落实下,我成为了一名机械专业教师。
直到学校安排我指导新教师时,我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把我积累的专业操作经验和教书育人心得,分享给新教师,帮助新教师尽快胜任专业教学。后来,我走上了学校教科室主任的岗位。我又把目光从自己所教专业的一隅,扩大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带领大家开展教研教改,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对照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实施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引领青年教师沿着“一师一擅长”的要求,形成各自的独特才干。
在落实新职业教育法,畅通职教学生成才渠道,升学就业并重的要求下,参加职业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承接任务的完成中、在参与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行动探索中,我和同事们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教师的“一师一擅长”远远不够。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建设、模块化教学、“1+X”证书制度,需要跨界融合的教师团队。通过能力互补、合作创新,才能真正落实“三教”改革,建设新时代职业教育,满足学生和家长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于是,我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从建设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到建设市级、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立德树人,技能成才,我们的学生培养质量越来越高,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教教师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犍为职中也从省示范校建设进入到省中职名校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步步走来,各级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县十佳专业技术人才、县优秀教师、金犍名师、市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2020年,犍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我“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称号。是的,我是新时代的奋斗者,我立志永远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最美奋斗者。
推进学校高品质发展
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罗羿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30个年头,刚参加工作的前5年,我在农村任教,那时候的乡中心小学,低矮的平房、水泥的地面、简陋的桌椅、严重缺失的功能教室,条件艰苦,但老师们朴实、扎实、务实地开展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践行着教育的使命与情怀。
30年的时光中,我还在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两年半。面对盲生、聋哑学生以及智力障碍孩子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老师们用无私的大爱精心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也用他们的言行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只是花期不同,早一点、晚一些,总会开放,我们要学会静静地等待,如果不是花,那也一定是树或者是小草,他们总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虽然离开特校已经有10余年的光景,但我至今还牢牢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有教无类、有爱无碍”镌刻在自己的心中。
30年的教学生涯,更多的时光在乐师附小。这是一所有着丰厚历史积淀和办学文化的全市基础教育的老校、名校。我先后担任过学校语文老师、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2017年,在市委、政府的关心,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学校全面完成了改扩建任务,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以“观斗”作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不断形成,虽然学校占地仅15亩,但小巧精致,内涵丰富。全体教师尽心、尽力、尽责,学生们活泼开朗,后劲十足。今年,80年的风雨历程,80年的砥砺前行,乐师附小依旧以一流的办学水平和业绩赢得了嘉州学子的喜爱,是名副其实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2022年,按照上级安排,我和我的团队领办了乐山高新区实验小学。按照“统筹管理、高度统一、同步推进、各有特色”的原则,有序推进和开展该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两年的时间,该校已然成为了“师生赞同、家长赞扬、社会赞誉”的全市小学教育新兴品牌学校。
学校的办学,得到了来自各级各类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让全校师生倍感温暖,很受鼓舞。今年,是学校建校8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和我的同事们将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立德树人”、追求“五育并举”“五育共融”,为推进学校高品质发展、为全市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