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8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篇小说《斑鸠落地》连载⑦
船行汉口
龚静染

  ■ 龚静染

  怀荣三过去听人们说瞎子王贵一定看见过盐精,这时他倒真的有些信了,盐像面镜子一样埋在下面,盐精一定是在上面跳舞呢。关键是王贵说了,他命中有盐,他相信王贵的话。这时,天空没有了云,哎呀,他们刚才还看见好多云,怎么瞬间就消失了呢?天空只剩下一片湛蓝,湛蓝得连根云丝都没有。哦,是风,是风把云全吹走了,风就在两人的头发、胡须甚至睫毛中间缭绕。

  风越来越大,大得像只要飞起来的船。王贵真的看到了一只大船。他想努力睁开自己的眼睛,但无奈那是一潭永远的死水。他变得面目狰狞起来,这时只听见王贵叹了口气,哽咽道:

  “老天你太黑心,不让我看一眼呀……”

  芒种前后,槐树开始成串结花,空气中荡漾着闷闷的花香,让人迷糊、飘忽,想出远门。

  准备到湖北去的船整装待发,那条船是几个盐商共同出钱请的,船上的壮汉都是江边长大的,个个好水性。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因为这些天又有消息,说官府借拨了两千张水引接济湖北,但那点盐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但盐价没有平抑,相反是又涨了不少,私盐也猖獗了起来,连樯东下。

  先去的船回来那天,消息便像风一样传开了。

  镇上的人都跑来围着他们,想看看他们这一路到底发生了什么惊险刺激的故事。人们都有些急不可耐了。回来的人带来了一条重要的信息:那边的人爱吃花盐,花盐贵,巴盐贱。为啥呢?

  在“味道长”茶馆里,人们又叽叽喳喳地议论了起来。但关键是,湖北是个富地方,那里的人偏爱花盐,过去桥镇是不怎么产花盐的,只有滇黔边区的人才喜欢巴盐,那些地方历来的淡食之地,所以成块成块的盐饼子堆在灶房里不愁销,供不应求。但为了湖北的市场,难道桥镇要开始产花盐了吗?这样的事情得去看看怀家是怎么想的,怀家想不想做花盐。

  其实,怀家的船早就已经行进在去湖北的途中了。

  当时魏碧山带领的船正在长江中航行,未料触到了暗礁上,船撞了个稀烂,一船人打翻在水里。这时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桥镇造的船根本去不了湖北,那些船不是被撞烂,就会被浪子打翻,那条江太险了,必须要有专门的人来驾驭专门的盐船,运商这件事他们根本做不了。本来魏碧山是准备想法回桥镇的,但这样一想,魏碧山就坚定了信心,要去湖北寻找能够运盐的船。

  等他们翻山越岭到了汉口,已经变得跟叫花子差不多了。但一到汉口,魏碧山就感到机会来了,原来魏碧山发现那些运淮盐的船根本无盐可运,停在岸边等货,有些都等了半年之久了。但战争没有结束,等也是白等,谁敢去冒险运盐。然而,没有人愿意去四川运盐,因为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那句诗把后人都吓住了。

  于是魏碧山便开始四处游说,鼓动那些人到上游去,因为四川有运不完的盐。但没有人相信他的话,魏碧山每天在岸边穿梭,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到后来甚至有人认为这个喋喋不休的乞丐,已经快疯了。

  魏碧山又饥又饿,身上一厘钱也没有,鞋上的洞比铜钱还大。他没有想到现在的处境,比在当年押解人犯翻那些大山时更难,但他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他想起当年怀荣三的拼劲,那小子就是个拼命三郎,但这回要是拼不过去,他就只有死在异乡了。

  这时,魏碧山还想把最后剩余的一点力气去爬最后一只船的时候,一块苞谷粑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吃吧,吃了好回去。”那人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宁可不吃你的东西。”

  “嘿,吃饱了你才能走路。”

  “难道我是为了一块粑来的吗?”

  “我倒想听听,你到底是为什么来的?”

  船主看他如此执着、笃定,并不像是其他人传言的是个疯子。

  魏碧山便说:“我只希望你跟我走一趟,到四川的盘缠全部算我的,我会一厘不少的还给你。相信我吧,我的话没有一个字是假的!”

  “但对我有什么好处呢?”那人上下打量了下他。心里想,你都快饿死了,还敢口出诳语。

  “你会有运不完的盐,再也不用为没有盐运而发愁了。”

  “你怎么知道我愁呢?”

  “这里的人都在发愁,你怎么可能不愁。但你比所有人都多一次机会,你只要到四川去,你就不用愁了!”

  “但我听人说,四川的盐井就几根木头架起,井口才碗那么大点。”

  “无知的人才这样说,天下的盐,一是淮盐,二是川盐。”

  “不对,淮盐是海盐,川盐是井盐,井难道比海还大?”

  “井下就是海!”

  一听四川的地下是盐海,船主的兴趣又大了一点,但他还是不太相信。

  (未完待续)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揭开历史的面纱
284项非遗项目集中亮相 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传统村落保护宣传活动在京启动
船行汉口
广告
乐山日报文化02船行汉口 2022-08-28 2 2022年08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