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棠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7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伏天晒事
马亚伟

  ■马亚伟

  曝晒一天,衣物被阳光晒出了香气。母亲招呼我把东西收拾得妥妥当当,然后整整齐齐放到柜子里。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母亲眯着眼看看天边的夕阳,满意地笑笑。这一天盛大的仪式,终于圆满完成。晒事落幕,生活启程。

  记得小时候,每到伏天,母亲就会把家里的被褥、衣服、家具之类的搬到院子里晒。那种场景很像过年的时候扫房子,好像是对家底的大清点,大张旗鼓,兴师动众,颇具仪式感。

  我当时并不理解伏天晒这些东西的目的,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没有梅雨季,家里的东西不是特别容易受潮。我对伏天晒东西这件事有种奇怪的理解,觉得伏天最热,太阳一定是最有威力的,而此时搬出这些东西,是“展览”给太阳、给天与地看,意思是,瞧瞧,我家的家当还不少呢!这种奇怪的理解,跟今天我们在朋友圈“晒”,意思倒是蛮一致。

  母亲把棉衣、棉被统统晒在晾衣绳上,花花绿绿晒满了院子。阳光暴烈,衣服、被子在阳光下接受着一年一度的神圣洗礼,准备季节转换时为人们服务。时光匆促,寒暑变迁有时候仿佛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所以任何事都要提早安排。这次的盛大晒事,把箱底都翻了个底朝天。母亲有时候会有惊喜的发现:“咦,箱底怎么还有一件小毛衣?我得把它拆了给老三织毛裤穿!”我发现晾衣绳上我的棉袄领口都脏了,对母亲说:“妈,这棉袄旧了,我不想穿了。”母亲说:“嗯,现在要把棉袄里的棉花晒蓬松了。过阵我就把这棉袄拆了洗洗,做新的,再絮点新棉花,到时候就是新棉袄了。”这一天,母亲的脾气总是特别好,或许是清点和安排让她心生某种憧憬。

  曝晒一天,衣物被阳光晒出了香气。母亲招呼我把东西收拾得妥妥当当,然后整整齐齐放到柜子里。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母亲眯着眼看看天边的夕阳,满意地笑笑。这一天盛大的仪式,终于圆满完成。晒事落幕,生活启程。

  我上了初中,才知道家里的书也是要在伏天晒的。当时我的书已经攒了不少,有课本,还有我收集的课外书。偶然一次,我发现书在箱子里都发霉了,书页湿湿地粘在一起,我心疼坏了。三叔告诉我,每年都要趁着伏天,把书拿出去晒。三叔考上了大学,很有学问,一直是我的偶像。我学着母亲晒衣物的方法,开始在院子里晒书。书不多,但我晒书时感觉颇为神圣,好像自己成了真正的读书人,做起了晒书这样的雅事。三叔还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在伏天袒胸露腹晒在太阳底下,意思是要晒晒肚子里面的书,这个故事叫“袒腹晒书”。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是东晋名士郝隆。现在想来,这种晒跟今天在朋友圈的晒也有相似之处,就是把自己的优点展现一下。你得有满腹经纶,才敢袒腹晒出。

  盛夏晒伏,古已有之。其实不仅是六月六这天,整个伏天都可以晒。选个好天气,把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晒晒。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说:“民间亦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缊,反覆勤日光。”晒晒日光,一切都会有阳光的色彩和味道,会把霉味和晦气晒跑,再贫苦的生活也就不那么灰暗了。

  如今,我住的是楼房,橱柜里都放有干燥剂,里面的衣物和书籍很少受潮。但我依旧习惯每年伏天的时候,把这些东西翻出来晒一晒。有些东西,尘封了许久,已经快要被我遗忘了,经过翻动,很可能重新走进我的生活,焕发生机。

  在我看来,伏天的晒事,晒的是故事,晒的是情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文化
   第03版:海棠
   第04版:镜头
守望
在夏天,遇见故乡
犍为文庙记
故乡的蛙鸣
七月寻找花开的村庄
伏天晒事
乐山日报海棠03伏天晒事 2022-07-17 2 2022年07月17日 星期日